招生季:欢迎你到民大来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7-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圆桌对话】

  又到一年招生季,广大高考学生面临着报考大学志愿的选择。翻开招生院校目录,不时会出现“民族大学”的身影: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大学是什么?民族大学学什么?民族大学就业如何?民族大学录取分数怎么样?这可能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感兴趣的问题。

  为给广大考生和家长解疑释惑,本报记者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等7所民族大学的招生、就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圆桌对话。

 

  圆桌嘉宾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   张继伟、庞建超

  中南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   黄建波

  西南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   谢约姑

  西北民族大学教务处     缑婷

  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处     马莉

  北方民族大学招生办公室   王仁祺

  大连民族大学招生办公室   陈瑞

  西藏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   邱洪浩

 

  主持人

  中国民族报记者   王甜

 

  话题一

  初心与使命

  记者:民族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请谈一下,贵校的办学初心和办学历史。

  张继伟(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

  为团结更广大的少数民族同胞实现全民族抗战,1941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我党第一所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研究解决民族问题的高等学校——延安民族学院。学校初创之时,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团结”二字作为校训。1949年12月,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共同纲领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作出了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抽调了一批当年在延安民族学院工作过的同志进行建院筹备工作。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

  马莉(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是在彭德怀、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8月创办的,其肇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办的藏民问题研究班和藏民学校,1950年1月改建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我校也是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

  邱洪浩(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的办学初心可以用3个“特殊”来概括:西藏民族大学诞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的特殊历史时期,担负着为西藏培养各类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百业待兴,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少数民族干部,但旧西藏“三大领主”占据了一切资源,农奴没地方没资源学习。1957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西藏在内地办学,利用内地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为新西藏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定名为“西藏公学”。1958年,西藏公学在陕西咸阳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来自西藏的农牧民学员共计3415人开启了难忘的西藏公学学习生涯。这首批学员中,藏族就有3129名,80%来自翻身农奴家庭,绝大多数是藏汉文双文盲,学员中出身喇嘛、贵族、商人的也占有一定比例。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充分肯定了学校60年来的办学成就,并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记者:教育因责而生,尽责而兴。承担着光荣使命的民族高等教育,为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各位谈一下,贵校在承担使命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继伟(中央民族大学):如今,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问题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中央民族大学为国家输送了18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建波(中南民族大学):我们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向地方,面向全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近年来,学校承担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1221”精准扶贫联系村、湖北省“616”对口支援工程、博士服务团等“十大工程”,全面加强与武陵山片区等地区在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谢约姑(西南民族大学):自建校以来,我校共培养了21万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有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有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更有一大批扎根基层、默默耕耘在各条战线的骨干。从康藏雪域到天山南北,从巴蜀大地到天涯海角,大量优秀校友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

  邱洪浩(西藏民族大学):办学60多年来,我们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藏、服务国家治藏方略的办学宗旨,培养了8万余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了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一大批艺术家、作家、教授、医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杰出人才,被誉为“西藏干部的摇篮”。

 

  话题二

  教学与培养

  记者:从办学初期到现在,民族院校经历了干部培训、单一文科、文理兼有到今天的多学科综合办学等阶段。如今,学生入读民族大学,都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请各位老师“推介”一下本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

  王仁祺(北方民族大学):我们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民族自治区的部委高校。这里有20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MPA等9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民族学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学校获批化学工程与工艺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来自56个民族的2万余名学子,在最美的时光,等待与你相遇。

  陈瑞(大连民族大学):我校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是大连这座“时尚之城、魅力之都”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大学。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等20个教学科研单位,本科专业54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

  学校工业设计、生物工程和产品设计等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网络工程、新闻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在辽宁省排名第一,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行政管理、日语、朝鲜语和产品设计等6个专业排名第二。

  特别是我们的设计学院,已累计获得包括德国红点概念奖、iF概念奖、IDEA设计奖及美国苹果设计大奖等在内的16项国际设计领域顶级奖项,我校是国内第一所囊括国际设计界三大顶级奖项的高校。

  黄建波(中南民族大学):我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型硕士点,授权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拥有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84个本科专业。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5年,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2019年,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校有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谢约姑(西南民族大学):我校设有25个学院,含文、史、哲、经、管、法等12个学科门类,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88个。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四川省特色专业。近年来,学校立足办学宗旨和区位优势,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发展新工科、新农科和新文科,不断提高专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三型”人才培养的适应度,确保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

  缑婷(西北民族大学):我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22个学院(学部),拥有73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资格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

  学校现有舞蹈表演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等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学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是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中唯一设置医学类专业的高校,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社会认可度高。学校还积极推进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开设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并于2020年正式招生。

  记者:民族大学是各族优秀青年交往交流交融之地,也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民族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与在其他高校相比,会有哪些特殊的收获?

  邱洪浩(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大学的课程设置,可能会有所不同。以我们的汉语言文学为例,自1978年设置以来,结合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和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即:与内地高校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相似,又有西藏和其他民族院校的特色;不但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增开了诸如民族理论、藏族文学、西藏审美文化等具有西藏特色的必修课,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庞建超(中央民族大学):学校最为特别的就是包容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这种多元文化氛围可谓是民族大学学子得天独厚的第二课堂。它不同于重点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等硬性指标,而是一种浸入式的氛围,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同学们在这个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相处、沟通以及合作,从而锻炼出步入社会所必须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不能在某个专业的书本上学到。

 

  话题三

  招生与就业

  记者:近年来,各校的招生录取情况如何?分数线在什么水平?

  庞建超(中央民族大学):我们是面向全国所有省份招生,包括港澳台地区。

  高考录取分数方面,在大多数省份理科最低录取线高于一本线80分甚至100分以上,文科最低录取线高于一本线40分甚至60分以上。从各省级招办统计的高校录取线排名情况看,我校理工类录取线排名约在50余名,文史类录取线排名约在30余名。

  黄建波(中南民族大学):我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7000余人。学校本科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同时还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本科生。学校普通文理科招生计划中第一批本科和本科批招生计划占比超过93%。

  谢约姑(西南民族大学):我校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少数民族学子占比始终保持在60%左右,学校生源充足,录取分数屡创新高,新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

  缑婷(西北民族大学):为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同时逐年增加本科一批次招生专业,目前学校进入本科一批次招生的专业达到40个。

  王仁祺(北方民族大学):2020年,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同意我校所有招生本科专业在当地一批次招生录取;河南省同意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等12个本科专业在河南地区一批次招生。另外,我校向宁夏教育考试院申请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等18个本科专业也全部获批在宁夏地区一批次招生。至此,我校在宁夏地区共计28个一批次招生专业。

  记者:请老师们介绍一下学生的就业升学情况。

  张继伟(中央民族大学):学校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方向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职类行业是学生就业主体,文化体育娱乐行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等行业也是学生就业的重点领域。

  本科生升学率近40%,其中国内升学、出国大致比例为2:1。学生升入境内高校以双一流高校为主,以2019届本科毕业生为例,有728人在境内深造,分布在9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仅到34所一流大学深造本科生就占到升学本科生人数总数的70.88%。

  黄建波(中南民族大学):近三年学校平均就业率为92.59%,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中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还有部分毕业生回到家乡、民族地区建功立业。毕业生就业涉及电力、电信、煤炭、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交通运输、金融、文化等多个重点行业。2019届毕业生中有20.82%学生继续深造,国内升学高校有近200所,主要集中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谢约姑(西南民族大学):以2019届毕业生为例,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单位流向呈现多元化分布,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企业和继续深造;毕业研究生以企业就业为主,流向机关和事业单位比例也相对较高。西南地区为2019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其中,大部分在成都、重庆等地就业,京津冀、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占比12%、10.75%、8.96%。

  陈瑞(大连民族大学):学校的本科创新教育、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国际化等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学校培养本科毕业生近5万人,就业率连续20年保持在90%以上。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