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格库铁路。王菲菲 摄
察格高速公路。通讯员 祝贵福 摄
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滩上,有前人跋涉前行留下的深深脚印;在逶迤苍莽的雪域昆仑山上,有筑路大军用铁镐重重敲击而生的“旱码头”;在茫茫的柴达木盆地深处,纵横交错的“天路”保障了西部交通运输的蓬勃发展……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青海节点的开放前沿和出入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位居中国西部地理中心,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重要战略要地,是青海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是青海打造“开放柴达木”的前沿和高地,是保障西部地区间快速高效联动的枢纽节点,将来可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构建起对外开放新格局。
格尔木市依托“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战略地位,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努力构建物流大通道,改革开放强市,资源开发兴市,全方位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陆港建设。
深化创新改革开放
激发交通发展新动能
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印记,翻看格尔木市的交通发展史,不难发现,格尔木市交通区位优势极为显著,在国际层面是直达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一带一路”枢纽型节点城市,在国家层面是进藏主力通道、入疆第二走廊,省级层面是青海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和窗口,是仅次于甘肃兰州的西北次交通枢纽,是六路通达的西北地区战略意义最大的交通枢纽,具有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军民融合等外向型经济的广阔空间。
历经60多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号角的催征下,昔日的“旱码头”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型蜕变。
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将雪域高原与内地紧密连接在一起,“两路”精神从这里延伸;1984年,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成为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二期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通车,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2014年格库铁路开工建设,格敦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项目全部在建,格成铁路前期工作已在筹划……
格尔木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明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格尔木市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运输网。通过109国道东接西宁、南至拉萨,通过215国道北连敦煌和柳园,通过303省道西入新疆,构筑起“南去西藏、北达河西走廊、东到西宁、西至新疆”的放射式公路网络,成为连接甘、新、青、藏四省区“十字型”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境内国省公路干线将达到1975.8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3条、省道4条,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运输网。
站在格尔木新建的火车站前,在格尔木车站工作了30多年的王建民回忆道,青藏铁路是一条幸福路、方便路、富裕路,更是一条连接民族大家庭紧密相连的团结路。30多年来,格尔木站客发总量从1985年的28.2万人上升到2016年的100余万人,累计发送旅客近2000万人次,货发总量从1984年的9.5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547.2万吨,翻了近153倍。
王建民说,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建成,格成铁路开工建设。三条干线铁路,将使格尔木市外部铁路通道由目前的1条变为4条,形成了以格尔木站为中心的,东至西宁、北达敦煌、南去拉萨、西抵库尔勒、西南至成都的“卡”字形路网结构。
格尔木的民航事业犹如一潭“活水”,在改扩建后也翻出了充满活力的“浪花”。在格尔木机场工作多年的孙爱雄介绍,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航站楼、跑道、夜航导航等设施功能完善,新建航站楼面积10000平方米,新增停机位6个,新建登机桥3部,达到4C级标准。其机场生产运行方式、设施设备配置在西北地区支线机场中属一流水平,开通至西宁、西安、成都、拉萨、杭州等航线,旅客吞吐能力达到75万人次。
高原物流抢抓机遇
拓展连接国内外市场
打开通道,连接内外,实现致富,是格尔木市在发展道路上的追求目标,也是每一代格尔木人跨越时空的夙愿。
如今,在格尔木市南郊,可以看到原本空旷的场地已经被规划得井然有序,集“公路港、城市配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商贸交易、商务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已初具雏形,主要打造以格尔木为中心,服务西北,拓展西藏、新疆市场的全省物流节点和物流聚集地。
格尔木昆仑物流运业有限公司就趁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顺势而为,投资兴建了格尔木昆仑物流园,这是国家交通部“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节点城市综合集散型物流园。
“我们一期项目共投资2.715亿元,占地26.87公顷,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2018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已初步实现物流仓储、信息、商贸办公、综合服务、酒店、整车销售、维修保养、汽配交易、甩挂站场、汽车检测以及大型公共停车场等完整的生态产业链,目前运营状况良好,入驻各类物流服务企业近500家,平均每天服务2500台以上的货运车辆。”昆仑物流运业有限公司总裁王国信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了一份地图,话锋一转说,“但我们更重要的目标是二期项目的规划。”
随着“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昆仑物流运业有限公司不再单纯地驻足于简单的物流运输服务,为了助力建设格尔木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陆港的整体规划方案的实现,格尔木昆仑物流运业有限公司提出在中尼两国开展“两国双园+国际跨境直通车”的战略构想,并决定将二期选址定在紧靠格尔木市火车南站编组站北侧,占地133.33公顷,拥有了这个重要节点,二期项目便可依托铁路、公路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国际物流产业链。
王国信说,他们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昆仑物流园二期项目,建立中国(青海)尼泊尔商贸物流产业园,在尼泊尔境内对应建立尼泊尔中国商贸物流产业园,在中尼铁路未贯通之前,用现有的中尼公路开通国际跨境直通车,打通两国陆路贸易,未来中尼铁路全线贯通后,再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大力发展中尼贸易,解决现在大量中国产品舍近求远,只能通过长途海运,穿越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港,再跨过印度才能进入尼泊尔的困局,将通往尼泊尔的运输时间缩短到3至5天,利用两国园区的集散效应,将本国产品集散拼箱出口,到达对方国家园区后通过保税仓库进行分解批发销售,陆续通过尼泊尔向印度进行市场渗透。
为满足盐湖工业、油气化工产品的铁路、公路运输转运,格尔木察尔汗物流园项目也在有序实施当中,目前已建成综合楼及运输修理车间,平整场地约12万平方米,物流园区货物集散、车辆停放、车辆维修区已投入运行,累计完成投资1.17亿元。
目前,格尔木市具有较大规模的物流企业24家,货运经营户3000余户、货运车辆7000余台。
深度开发优势资源产业
造就大交通枢纽新格局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推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柴达木盆地盐湖、油气、金属非金属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017年8月20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青海省首次发往俄罗斯彼尔姆市的中欧班列从格尔木火车站驶出。
这趟班列装载有82只20英尺铁路集装箱,运输的货物为青海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生产的盐湖产品。这是格尔木市首次开通去往俄罗斯的中欧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运输业务在青藏高原进一步拓展,为青藏高原的货物出口打开了一条绿色运输通道,对提升格尔木市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助力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9月18日,格尔木市察尔汗湖区开往印度蒙德拉港南向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首次运行。
此次班列是格尔木市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优势,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重点企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发挥企业优势,通过南向通道实现开放发展,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实现资源转换战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建设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的积极行动。
2019年,青新藏(格尔木)陆港商旅物流中心项目在格尔木市正式启动。依托该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以青藏铁路、格库铁路、京藏高速、G109国道等区域交通设施为支撑,总用地面积19.07公顷,建筑面积达207570平方米,总投资9.98亿元,服务西北、面向新疆、西藏的公路物流服务中心,服务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生产生活需求发展物资流通配送,打造青海省及青藏高原的重要物流服务节点。
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布局建设3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格尔木市被规划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这不仅奠定格尔木物流中心地位和进入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地中海国家的战略通道,有效引领该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大开放大融入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也可加快打造格尔木国际枢纽的新定位,融入青藏尼旅游线路,打造国际能源通道和供应基地,实现联藏共赢。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不仅给格尔木的交通运输发展带来了多层级、多样性、高水平的新要求,也让这座因路而兴的城市,带着“一带一路”发展愿景,紧跟着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步伐,甩开膀子,再一次踏上腾飞之路。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