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踢踏舞”让整乡搬迁群众找到“乡愁”
来源:新华网 王丽、齐健、向定杰 发布日期:2020-06-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少数民族妇女在排练阿妹戚托。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阿妹戚托,是彝族姑娘出嫁时跳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因其“踏地为节、以足传情”,被誉为“东方踢踏舞”,2014年入选中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阿妹戚托的发源地。这里民族传统文化浓郁,却长期贴着贫穷落后的标签。

  作为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三宝乡2014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59%。为摆脱贫困,当地政府反复考量,最终决定对三宝乡进行整乡搬迁,迁出来的群众被安置到了县城边的阿妹戚托小镇。

  “阿妹戚托嘞,阿妹戚托嘞……”在如今的阿妹戚托小镇,每当夜幕降临,只要不下雨,金门广场上就有上百名盛装的“姑娘”,围着篝火用舞步点燃每一位到访游客的热情。

  这群跳舞的“演员”,只有极少数是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的成员,大多数是易地扶贫搬迁到这里的群众。

游客与群众一起围着篝火跳舞。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46岁的王幺妹是原三宝乡三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没离开过三宝,2018年和村民们一起搬到阿妹戚托小镇,全家5口人分得一套100平方米的二层新房。她白天在小镇打扫卫生,每月有1800元收入,晚上7点到9点去广场跳舞,每月又有1000元收入。

  王幺妹的丈夫去年因病去世,82岁的婆婆跟她住,儿子在浙江打工,女儿嫁去了遵义。平常只有婆媳二人在家,搬迁安置房住不完,楼上的两间房交给一家公司经营民宿,一年能有6000元租金。

  “如今的好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一开始婆婆不愿搬过来,现在她也习惯了小镇生活,不走了。”王幺妹说。

  “艺术团招人,群众的报名热情很高,像王幺妹这样的群众演员,阿妹戚托艺术团里有100名,分别来自100个易地扶贫搬迁户,是从500多人里挑选出的。”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彬说,组织阿妹戚托表演,既可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又能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除了跳舞演出、选择公益性岗位,搬迁群众还可以选择去附近的三宝产业园上班,或是利用政府免费提供的商铺创业。从三宝乡搬到阿妹戚托小镇的群众共有1315户6231人,目前户均就业达到2.7人。

  14岁开始学阿妹戚托、跳了20年舞的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团长文安梅说:“以前的生活条件不允许大家有多少文化追求,没想到现在阿妹戚托能帮我们增收,还逐渐成了小镇的文化符号。”

  在阿妹戚托小镇,浓郁的苗族、彝族文化符号记载着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的“乡愁”。依山而建的“牛头山”“虎头山”上,褐墙灰瓦、花窗雕栏的安置房错落有致。

  就在不久前,阿妹戚托小镇通过了4A级景区初评。正如阿妹戚托的寓意——“告诫族人要勤俭持家、敬老爱幼,家道才能兴旺”,从大山里搬迁出来的群众正用他们的双手双脚创造新生活。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