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样本
来源: 特约撰稿 普腾中木 陈柏宇 发布日期:2020-04-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文山州马关县马白镇马洒村依托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秀丽的自然风光,

实施“旅游兴村”,促进乡村振兴。杨婧瑾摄

  “咚、咚、咚!”中国“铜鼓之乡”苍凉雄浑的铜鼓声,是136年前边疆各族群众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记忆;长眠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英雄,是一曲难以忘却的民族团结戍边卫国壮歌。

  民族团结,在这块英雄土地上血脉传承,凝筑成“同守边关一家亲,共筑边疆一条心”“只有边疆稳定繁荣,才有祖国安宁昌盛”的强大共识。

  这里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今天,有着浓厚民族团结基础的文山州,又向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迈进。

  用交往交流交融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

  夜幕降临,篝火映红了人们的脸庞,在传说曾经有仙人居住的地方,夜空中飘散着来客和各族群众的欢声笑语。

  这里就是文山州丘北县4A级普者黑景区仙人洞村,因被选为湖南电视台《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录制地点而名声大振。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实地选景拍摄,更大大提升了当地的美誉度和旅游品牌价值。

  仙人洞村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这里聚居着彝族村民196户980人。每当村里举行彝族篝火晚会、荷花宴、挖藕和打鱼等民族活动时,经常邀请附近的苗、壮、瑶等多民族群众参加。周边村寨举行苗族花山节、壮族祭龙节、瑶族盘王节等节庆活动时,也会经常邀请仙人洞村的村民参加。

  这正是文山州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缩影。各种文化习俗交融并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了文山州璀璨多姿的地方文化,成为滋养各族儿女的精神沃土。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文山州积极探索不同的创建形式,不断丰富创建载体,实施了云南文山与广西百色共创跨省沿边连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文山三七民族医药产业联盟、文山民族学会联盟的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用奋斗实干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

  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区的文山州西畴县,是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50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有99.9%是山区,岩溶面积竟占到了75.4%。特别是西畴县西南部,曾经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流传着“草木被拔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的说法。

  面对“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困境,西畴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不懈怠、不抛弃、不放弃,当地各民族用热血与汗水与自然抗争,用脊梁与激情向贫困宣战。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西畴精神”,创造了石漠化治理的独特模式,更找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功路径。从修路保通转向路面提档升级,实行群众主动、精神鼓动、干部带动、党政推动的“四轮驱动”;从单一温饱村、小康村转向美丽乡村,推行宜居、宜游、宜业“三宜”新村建设……

  今天,“西畴精神”在文山州已经遍地开花,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源动力。2019年,文山州地区生产总值创新高,加入“千亿元俱乐部”,增速达到10.1%,领跑相邻地区,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并列全省第三位。

  用精准扶贫诠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曾被十里八村称为“懒汉”的马有福,搬到了砚山县八嘎乡易地搬迁点竜所新街,做起了餐馆“小老板”。

  之前,马有福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贫困,结婚才两年多,妻子就无奈离家出走,再没有回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马有福住上了新房子,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他主动学起烹饪,并用在工地干活攒下的钱,利用自家安置房门面开起了饭馆,日子越过越好。

  在文山州,包括马有福在内的各族群众,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或在党和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激发内生动力,奋力斩断穷根,摘掉“穷帽子”,用实干创造着美好生活。

  文山州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全州8个县(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领导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干部力量向脱贫一线集结、党员能人向脱贫战线靠拢、资源要素向脱贫领域聚集、社会爱心向贫困地区覆盖”,当地把最强的力量配置到最急需的地方。

  近年来,文山州先后共投入扶贫资金228.91亿元,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探索实施了科技带园区、园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做法,破解“精神贫困”障碍,创造劳动致富条件,扶持帮助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奋力斩断穷根,摘掉了“穷帽子”。

  如今,文山各族群众过上了更好的日子,家园建起来、生活好起来、腰包鼓起来、脸上笑起来、胸脯挺起来。

  走进文山州,美丽的村庄是最亮丽的风景,家家户户飘扬的五星红旗,是一种质朴而深沉的表达:感恩中国共产党!我爱你中国!

  文山州,正在用每一个点滴,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华美篇章。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