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新村“下山”记
来源:新华网 贺占军、高晗、董亚雷 发布日期:2020-04-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夜春雪,将4月的帕米尔高原绘成一幅灰白相间的水墨画。在群山挤压下的一处高台,七八棵或粗或细的柳树静静守护着几间无顶的破旧土坯房,枝头柳叶随风摇曳,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诉说红新村的岁月变迁。

  为了摆脱和改变高海拔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空间受限的现状,半个多世纪以来,高原牧人在2580米到1810米间770米的海拔差上开动脑筋,努力求解,开创了村落“五代同堂”、4次下迁的传奇历程,书写着牧人们追梦圆梦的时代故事。

 

  海拔2580米

  站在山底仰望,三角状的红新村向着深山不断延伸,越靠近大山地面越狭窄,难怪原村名叫“塔尔开其克”,柯尔克孜语意为“又窄又小”。

  山脚下一处海拔2580米的高台上,几间破旧土坯房最早是一户柯尔克孜族人家的房屋,1956年成为新疆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红新村村级组织所在地。

  “当时村里有70户270名柯尔克孜族牧民。”今年62岁的乌斯曼·铁木尔当过22年村党支部书记,对全村过往如数家珍,很受牧民尊敬,直到今天大家仍习惯称他“老支书”。

  老支书说,听父辈们讲,这里海拔高、土地稀少、地形狭窄,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没过多久,大家就有了搬迁的想法。

 

  海拔2340米

  1958年年初,红新村下迁5公里,村级组织办公点设在一个大户人家的院子里,海拔降至2340米。

  “没过多久,大家发现这里面积太小,而村里人口增长较快,生产生活还是受限。”老支书说,经过商量,村里决定半年后继续下迁。

  记者近日探访发现,当年村级组织的这处办公点已变成牧民的玉米地,但办公点的大门仍然保留,写满了岁月沧桑。当地村干部说:“这是村里的历史,要留着。”

  近年来,随着定居兴牧、脱贫攻坚持续推进,当地牧民不再单一依靠畜牧业,人们开始整理土地,试种玉米、黑加仑等作物,原来一些空闲山地被利用起来,大家的增收渠道也日益多元。

 

  海拔2020米

  1958年夏,红新村再次下迁4公里,海拔降至2020米。

  老支书说,随着人们对生产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牧民开始主动下迁。村级组织新的办公点设在一个村民的院子里,经过改造后,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村委会在这里办公一直持续到2015年。此间,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拍,村里人口也由1956年的270人增至2015年的1000多人。不少人走出大山,开始拥抱山外的世界。

 

  海拔2000米

  令村干部们忧心的是,红新村村委会始终面临着一个威胁——山洪。出于安全考虑,2015年村委会下迁2公里,在海拔2000米的一块山沟开阔地上“安营扎寨”,周围还建起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等。

  此间,在定居兴牧、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支持下,许多牧民开始定居、实现脱贫。在距离村委会约6公里处,一排排红顶、白墙的定居房排列整齐,颇为壮观。2012年以来,当地政府在此修建了“50套房子”“36套房子”“48套房子”3个牧民定居点,广大牧民的土坯房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定居房安全、舒适、便捷。”老支书说,许多家庭用上了自来水、买了冰箱、开通了互联网……

 

  海拔1810米

  安居房建在6公里外,村委会也要紧随其后。

  为了更好地服务牧民,2018年,红新村村委会第4次下迁,经过改造,原来的一片戈壁滩变成崭新的村级阵地,海拔1810米。

  新的村委会院内建有文体活动广场、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等,院外还有超市、饭馆,不远处的幼儿园则是村里最新最靓的建筑。

  2018年底,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告别贫困,红新村整村脱贫。去年,牧民艾散·托合提买了一辆越野汽车,告别了单一的骑马放牧历史,成为帕米尔高原上开车放牧的“新”牧民。

  “村里已经走出80多名大学生。”老支书说,牧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为了纪念半个多世纪以来村里发生的巨变,2018年根据大伙儿的建议,村里决定按程序将“塔尔开其克村”更名为“红新村”,意为“幸福的现代化新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红新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贾尔恒·阿哈提说,村里已启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引导牧民将传统畜牧业与现代畜牧业紧密结合,同时通过发展种植业、农牧产品加工业、旅游和商贸产业,扩大牧民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半个多世纪以来,红新村的海拔越来越低,牧民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红火。”贾尔恒·阿哈提说,村里计划将“五代同堂”的5个村级阵地打造成村史馆,展示村子历史变迁,让大家既看得到变化、找得到乡愁,又能激发追梦新动力。(完)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