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万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有群众性的传统节日。我国56个民族,过春节的民族众多。
春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节期最长的节庆之一。春节节期若自腊八算起,到正月十五结束,历时30多天;若自腊月二十三小年算起,到正月初六结束,也有十余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最丰富、节日活动最多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要穿好吃好玩好,既要满足物质需求,又要愉悦身心。春节期间,神州大地处处张灯结彩,贴年画贴春联、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赶庙会看演出,民间文艺、民间工艺、民间游戏等活动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不同的地域特色,多元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从“上巳节”到“三月三”
□ 张勃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褉。他们临流浮觞,饮酒赋诗,歌咏抒怀,得诗37首,结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这便是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这次被誉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兰亭集会,其实是一次节日集会,这个节日就是上巳节。
上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代,它的得名源于过节的时间。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日法,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魏晋以降,上巳节的节期相对固定在每年夏历的三月初三日,因此上巳节又称“三月三”。
关于上巳节的由来,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也有说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日子。相传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
黎族三月三节,海南岛上从古至今的流传
□ 文京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讲师)
黎族三月三节,黎语称为“孚念孚”,是海南黎族人民祭祀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歌颂爱情的传统节日,尤其盛行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东方市美孚方言支系黎族村落。相传东方市西方村——当地的一个美孚黎族聚居村落是这个节日的起源地。1956年,著名舞蹈家陈翘到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东方县(今海南省东方市)西方村采风收集民间舞蹈素材,恰碰到当地美孚黎族同胞在过三月三节,她由此创编推出了黎族舞蹈《三月三》,也因此把黎族的“三月三”推到了世人面前。
1984年,根据黎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节庆日,节庆活动在自治州首府通什市(今五指山市)举行。节日期间,人们以歌舞形式展现青年男女对歌谈恋爱以及娶亲的场景,还举办双人顶棍、双人木屐等颇具民族特色的趣味体育竞赛。
~~~*~~~*~~~*~~~*~~~*~~~*~~~*~~~*~~~*~~~*~~~*~~~*~~~*~~~*~~~
畲族三月三,新时代文化内涵日益丰富
□ 林毅红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2018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福州市晋安区日溪村妇女在表演舞蹈《竹响畲寨幸福山歌》。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三月三,吃乌饭”是畲族民众的传统习俗,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畲族三月三(又称乌饭节)这一节日,以农历三月初三为节期,以家家户户做乌米饭、吃乌米饭、赠乌米饭为节日载体,以落寮盘歌、山哈歌会作为节日活动内容,以缅怀祖先、准备春耕、预祝丰收和祈求幸福作为节日核心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畲族传统文化内涵。
关于畲族三月三的来历,畲族人有多种说法。民间传说畲族后世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雷万兴、兰奉高等人,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用乌稔树叶汁液泡糯米、蒸乌饭,世代相传衍成风俗。
~~~*~~~*~~~*~~~*~~~*~~~*~~~*~~~*~~~*~~~*~~~*~~~*~~~*~~~*~~~
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 许晓明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
2018年4月17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的“壮族三月三·体育民族炫”系列活动开幕式上,少数民族同胞参加拉苗鼓比赛。 新华社记者 廖子渊 摄
壮族三月三古已有之,早在唐代,宋之问就在《桂州三月三日》描写了今天广西桂林一带三月三期间户外踏青畅饮、曲水流觞、江边祓除的场景:“始安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又有“故园今日应愁思,曲水何能更祓除”。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亦有记载:“交阯俗,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駞。男女目成,则女受駞而男婚已定。”駞,即壮族传统工艺品绣球。从中不难看出,对歌、抛绣球是壮族三月三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将壮族三月三定义为“歌节”“歌圩”。
------ 三 月 三 ------
中华民族共同的端午节
王曼
□
挂艾草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有驱虫辟邪等作用。肖艺九摄
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传承,端午节在以龙舟竞渡、吃粽子、辟邪为主要节俗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各种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习俗,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包粽子、吃粽子。同样是粽子,从口味来看,北方喜甜,南方喜咸。再细分,各地粽子的形制也不同:瑶族的枕头粽形似枕头,分为肉粽和素棕;畲族的牯角粽有四个角,用龙草捆绑,灰碱水煮之,易于存放,还有横枕式的“横巴粽”、圆柱式的“管粽”等;傣族的粽子被称为“情人粽”,青年男女约会时,男子将粽子送给心爱的姑娘以表爱慕之意;毛南族的药粽以艾叶、菖蒲等草药为馅,认为可以解百毒……
~~~*~~~*~~~*~~~*~~~*~~~*~~~*~~~*~~~*~~~*~~~*~~~*~~~*~~~*~~~
端午节:在传承和发展中赓续中华文明
□ 向柏松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徜徉在端午节日的氛围里,挂艾草、采草药、佩香囊,卫护生命的习俗传承至今;食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纪念先贤的文化寓意深厚。作为闻名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端午节展现出来的深厚魅力和时代风采,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本身所赋予的内容表达,还在于它更深层次的文化诠释。
~~~*~~~*~~~*~~~*~~~*~~~*~~~*~~~*~~~*~~~*~~~*~~~*~~~*~~~*~~~
琼崖端午:海上“龙”世界
渔港盛事(2008年摄于海南省临高县新盈镇龙昆村)。
又是一年端午节。往年的这个时候,沿海南岛的海岸线上,那些明珠一般的渔村渔港,万人空巷、欢声雷动。人们欢聚在一起,只为看海上龙舟竞赛的盛大场景。
每逢端午佳节,从海南岛东海岸的琼海博鳌到西海岸的临高新盈、儋州光村,龙舟出海,万众欢腾。一年又一年,极具特色的端午赛龙舟活动让人欲罢不能。凭借万人共赴的海上盛况以及带给人们强烈的情感冲击,赛龙舟成为当地人非常热衷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