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广西4个极贫县之一。面对山多地少、严重缺水的恶劣自然条件,当地发展养牛产业,许多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
元旦清晨,天蒙蒙亮,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拉棠村六建屯52岁的韦克起床,同往常一样,匆匆吃过一碗米粉后,开始清扫牛棚、准备饲料。在他家的牛舍里,养着32头体型高大的黄牛。
“以前生活条件差,家里不过元旦。养牛后,生活条件慢慢变好,现在老伴会专门做几道好菜庆祝一下。生活越来越有盼头。”韦克说,以前逢年过节才可能有肉吃。
当时拉棠村有不少村民与韦克类似,居住在老旧的土坯房里,生活困难。由于村里缺乏产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与韦克一样,赞字村的韦瑞仕回想起昔日的生活,也感慨万千。“以前我在广东打工,节假日也没法和家人团圆。现在赚得多了些,还可以照顾家人。”韦瑞仕说,自从2016年开始养牛后,他每个元旦都能陪伴在家人身边,吃穿用度变得越来越好,“新的一年充满了干劲。”
为彻底扭转贫困户无产业、无技术状况,都安县党委政府寻找扶贫关键点,牵住“牛鼻子”,本着“送钱送物不如送一门致富技术”的扶贫理念,形成“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农户代养、贷牛还牛、还牛再贷、滚动发展”的发展模式。
“养牛难度低、风险小、收益大。”韦克说,2017年他“贷”了10头牛犊,赚到钱后,慢慢扩展到现在的32头。两年多来,韦克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重新翻盖了新房,买了两辆轿车,家中空调、冰箱、洗衣机、大屏电视、电脑等家电齐全。
韦克脱贫后不忘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养牛。“2019年我帮助6户贫困户代养了6头牛,他们从公司‘贷’牛犊,放在我这里养,现在他们都已经脱贫了。”韦克说,今年他打算继续传授养牛经验,鼓励贫困户独立养牛,“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增收致富。”
截至2019年9月,都安通过“贷牛还牛”项目发放给贫困户牛犊31230头,覆盖贫困户27951户111804人。通过“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全县养牛规模从9.27万头发展到15万头,带动2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带动贫困户10669户46864人脱贫。随着“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做大做强,都安广大乡村涌现出一大批经济能人和养殖大户,包括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大学生,许多贫困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编辑:彭凤平)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