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跟上新时代步伐—— 全国政协民宗委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综述
来源:中国民族报 毛立军  张国欣 发布日期:2019-12-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全国政协民宗委日前组织召开2019年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围绕“如何有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座谈交流。

    12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地方党政干部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交流发言,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主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跟上新时代步伐,根据新任务新要求,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断提质增效。

    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与大家互动交流。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向全体国民的综合性事业

    “‘深化’意味着‘实现某种突破,更进一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青觉在发言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青觉说,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有少数民族的地方才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种思维是不对的,就民族分布格局而言,随着各族人民在全国范围内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不断增强,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民族团结进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不只是少数民族。无论民族属性和区域,每个国民都应该有团结进步意识。

    在此基础上,青觉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三重属性。一是深化全民属性,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项全体国民共同需要和参与的综合性事业。二是深化生活属性。生活属性意味着一种共生共长的共同生活。在各族人口大流动的时代,日常生活中的多民族场景会越来越普遍,各族民众在个体多元社会属性的生活中交织为一体,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三是深化意义属性。重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加强各族民众高尚精神的培育和涵养,在培育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教养、美好的公德上着力,使得各族人民能够对团结进步生活的价值意义有更高的鉴别力,促进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公共价值意义体系。

    青觉的发言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主任严庆也谈到类似观点。他说,应在民族因素嵌合的具体场域和环境中,更加自然地将教育内容日常化、平常化、通常化,实施不刻意讲“民族”的民族团结,不刻意强调“团结”的民族团结,让大家通过足够的民族知识去换位思考、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在共情融情中感受团结的温暖感、价值感。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直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重要方面。”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韩流说,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进一步加强全民的和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民族团结教育,大力构建分层次、分区域、分对象、分时段合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局面。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语言在国家统一和文化延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海霞,是国务院扶贫办的“学前学会普通话形象大使”,近年一直在推动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石榴籽计划”公益活动。会上,海霞向大家介绍了“石榴籽计划”的实践情况。

  “我们试点的南疆喀什麦盖提县,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思路方法、保障政策到位、全力配合工作。去年3月,当地学前普通话达标率只有38%。短短一年多,今年9月,达标率已经达到60%。当地还建有语言特色幼儿园所,很多孩子和我们的基本交流已经没有问题,甚至可以做家长的小翻译了。”海霞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牢根基,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一起发力。她建议:切实强化各级政府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工作责任,大力提升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水平。

  对于暂时没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群众,需要用民族语言进行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约尔古丽·加帕尔认为,我国制作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多部反映国家巨大发展成就的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应将这些影视作品翻译成现阶段在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不留任何死角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播放,让还没有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各个少数民族群体,能用本民族语言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前赴后继、造福人民的历史,客观真实地感受到伟大祖国的强大,以便能激发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感。

  “在民族地区学校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点工作。”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葛维威回应,一要抓学前学会普通话,奠定幼小衔接的基础。二要抓教材,在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各学科都要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的教材,薄弱地区今后也要逐步向这个方向靠近。三要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营造共学共进的氛围,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扩大到全体学生。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方面面

  201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玛日耶姆古丽·吾布力喀斯木是新疆喀什人,现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师,她担任专职辅导员的天津市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室今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工作实践中,她对高校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一职有着深入的思考。她说,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工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从重点关心关爱新疆、西藏地区学生的“点”,逐步扩展到关怀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线”,最后辐射全体各民族学生的“面”,从单一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到多元化各民族学生管理。

  “母亲对下一代的示范影响无可替代。”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教授王珍说,要通过各种形式,让新疆农牧区的母亲成为现代化理念的受益者。注意社会就业岗位的性别均衡,注重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扩大妇女就业的机会。在招生、就业、干部提拔中,要防止性别歧视。增强法治监督,保障和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防止以所谓宗教教规和风俗习惯干涉婚姻,特别要严厉打击践踏妇女婚姻平等权利的违法行为。

  “要把互联网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建议,创新网络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带动全社会网民关心、支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建设工作抓实抓细。

  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在回应中表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要载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已经在大力向深度广度推进。深度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广度就是面向56个民族,面向全体国民,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必须依法保障民族团结,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要加强互联网+民族团结工作,要在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站开设有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栏,国家民委也在研究如何把自己的平台打造得更好。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