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寒无夏、风沙肆虐、地广人稀……西藏阿里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海拔4400米。4年来,这个曾经的纯牧业村转变观念,跳出传统牧业生产方式,闯出一条适合牧区的增收致富路。
“我家牲畜不多,平常寄养在亲戚家,生活全靠政策性收入。”32岁的拉宗曾是一名单亲妈妈,多年来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加入村合作社后我每天放牧,去年收入3万多元,终于有足够的钱买酥油了。”
如今,拉宗组建了新家庭。她说:“现在两个孩子已上小学,我没啥顾虑,生活也越来越有精气神。”
抢古村2015年组建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全村71户256人加入,共流转草场3.2万亩。牲畜入股人均14只(绵羊单位),个人股份占40%,村集体股份占60%。
“合作社收入的82%分红给社员。”抢古村党支部书记尼玛顿珠说,全村有161人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得到解放。草场流转实现双赢,平均每户每年获得流转资金3600元。2018年户均分红5万元,人均纯收入比2016年增长18.7%。
与拉宗同样改变生活的还有30岁的群桑顿珠。“以前随便做点小生意,有了钱就花,几年下来我还是很穷。”他说。
村干部知道群桑顿珠头脑聪明,缺点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便多次找他谈心,劝说他加入合作社。
“我现在负责管理合作社固定资产,妻子在合作社放牧,两人去年收入5万多元。”群桑顿珠说,合作社利润的6%作为13名管理人员的工资,年底一次性发放。今年效益比去年好,收入肯定会变多。
尼玛顿珠带领群众以“四个入股”方式参与合作社运营,探索出“六个统一”运作模式,确保群众收入有保障、可持续。2018年,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誉为“西藏农牧区改革的排头兵”。
抢古村牧区改革4年来的成功经验逐渐被其他乡村学习借鉴,开启了牧区改革序幕,为全县脱贫攻坚带来活力与动力。
11月底,改则县麻米乡茶措村举行牧区改革现场会,宣布合作社今年牲畜出栏率达35%,实现收入509万元。村合作社按照积分制度,人均分红达到1.8万元(不含政策性收入)。
茶措村党支部书记平措旺堆说,该村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2018年8月成立,今年出栏绵羊1080只、山羊1440只、牦牛46头,共创收187.8万元。合作社还有人工种草、畜产品、商店、茶馆等多项收入。现在,村里新型牧业经营模式成效提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逐步改变。
改则县在增加改革参与人员收入的同时有效扩大改革受益面。改则县县长周全说,改革试点从启动之初的2个扩大到49个,参与人数从448人扩大到如今的11273人,大部分合作社为孤寡老人和在校学生分红。目前,全县重点扶持集体经济合作社7家,参与群众1355户6206人,其中贫困户262户993人。在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动下,已有7个村整村脱贫。2020年将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提高牧业生产规模。
(编辑:程艳)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