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因为海拔高温差大,当地村民纷纷利用地理优势种起了葡萄、罗汉果、砂糖橘,但界顶村村民张春树、支春玉夫妇却另辟蹊径,在村里养起了蚂蚱,不仅成为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特种养殖户,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回乡创业之前,张春树在深圳、东莞等地打工多年,他在商场工程部做过电工,也跑过建筑工地接活儿。随着年岁渐长,为了照顾孩子和家人,他和爱人商量不如回老家找个项目自己当老板。
一次,张春树去饭店吃饭,一道香喷喷的炸蚂蚱给他带来启发。通过查找资料,他了解到蚂蚱含有大量动物蛋白,是很好的绿色食品,而且蚂蚱生长速度快,四五十天就可以养殖一批,饲养时只要投喂青草,不需要购买专门的饲料,也无需投放药物。2014年,夫妻俩到山东日照学习了半个月后,将东亚飞蝗引到蕉江瑶族乡开始试养。
在常人眼里,蚂蚱是害虫,张春树夫妇却当宝贝似地精心伺候,引来了很多周边村民的关注。有好奇的,也有嘲笑的,还有的村民家里的稻子遇到了虫害,跑来抱怨说,是他们家养的蚂蚱乱飞造成的。
刚开始试养进行技术攻关的那两年,因为没有收入,夫妇俩不敢请人,全靠自己每天守在大棚边看护。别人晚上回家吃饭了,他们却还在田里忙着割草。
“有时候我爱人抱怨说做什么不好,养蚂蚱把人累得半死,但我始终看好这个行业。”张春树说,他坚信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出特色,无污染的健康绿色食品肯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在全州,因为没有其他人养蚂蚱,也没有专门的经销商会上门收购。养殖成功后,要打开市场销路,也得靠张春树夫妇自己想办法。他们一方面通过微信朋友圈做推介,发动以前在商场工作的朋友向熟人宣传,一方面跑到市县的饭店里做推销。
一次,张春树在一家饭店推销时,厨师说之前买的蚂蚱,做出来味道不太理想。张春树说,他养殖的口感不一样,但对方任凭他怎么说都不相信。张春树干脆送了对方一包,让他炸出来尝尝。后来,这家饭店成了张春树的长期客户。每年,桂林市举办农交会,张春树都会报名参加,去认识更多的朋友,拓展市场销路。现在桂林市已经有10多家饭店成为他的固定客户,很多周边的市民也会通过电商渠道向他购买蚂蚱。
“现在我最远卖到了柳州,再远的话,我怕运输过程中解冻了影响口感,宁可不做。”张春树说,经过几年发展,他的蚂蚱养殖已经扩展到44个大棚,去年的毛收入接近40万元。农忙时,他还请了村里10来个贫困户帮忙割草、饲喂蚂蚱。白天60元一天的工钱,夜晚抓蚂蚱每小时10元,光是这一项,可以帮助当地一名贫困户年增收6000多元。
下一步,张春树在继续发展蚂蚱养殖的同时,还打算挑战养殖技术难度更大的九香虫。他现在已经开辟了一个专门的大棚,在尝试攻克这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昆虫养殖技术。
“以前打工,忙完手上的活,下一个去哪个工地,都会让人很迷茫。”张春树说,现在自己创业虽然累一点,但“心中有了方向,感觉特别踏实”。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