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霞若傈僳族乡,那里有群山环绕的高原草甸,有悠闲漫步的牦牛。
我生活的地方,被称作“香格里拉”,是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然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各族同胞曾过着困苦的生活。
曾经,崇山峻岭阻碍了当地的发展进程,乡亲们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我的爷爷住在偏远的傈僳族村寨,自打我记事起,每逢过年,回爷爷家的路总是那么艰难漫长。一筐筐年货只能靠马驮,一行人顺着山路一直向上走,我们总是从艳阳高照走到繁星点缀时分,跋山涉水才能到达爷爷家。如果遇上大雪,精心准备的年货也只能留在山下。
对于儿时的我来说,过年时最难受的莫过于看动画片看到正精彩处,突遇一阵狂风暴雨,电视机的接受信号中断,屏幕上只剩下黑白条纹。
乡亲们打电话也曾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由于高山的阻挡,我们这儿通信基站建设困难,手机信号很差。大人们不是将手机摆放在窗台,就是穿过一片幽深的森林去山头寻找信号。每逢夏季,爷爷搬到山上的牧场居住时,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全家人都很难联系到他,甚是担忧。
我一天天地长大,周围的一切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从贫瘠土地到肥沃农田、从人力劳作到机械耕作、从昏暗油灯到万家灯火、从尘土飞扬的山路到宽阔的柏油公路……乡亲们的生活变得一天比一天美好。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里每家每户通电通网,我们再也不必担心一阵大风过后,便杳无通讯信号。乘着这扶贫春风,一条条新建的盘山公路将“世外桃源”与外面紧紧相连;移动互联网全面覆盖,增设的信号塔使得远在他乡的人们与家人“近在咫尺”。迪庆机场的修建使得越来越多人能够前来探寻秘境,即将开通的高铁也将在迪庆高原上留下飞驰的影子。
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日益方便和密切,也让家乡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得到越来越多人赏识。近年来,维西叶枝镇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奔子栏镇奔子栏村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相继建立。曾经冷冷清清的独克宗古城,如今变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每当夜幕降临,悠扬的藏族弦子、欢快的傈僳族阿尺目刮、精彩的纳西族打跳等各族舞曲渐次响起,各族群众和海内外游客踏歌起舞,共同抒发心中欢乐,歌颂当下的幸福生活。
曾经,周围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同胞不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只会用本民族语言交流。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窘迫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常常使孩子们被迫放弃学业。现在,辍学的情况几乎没有了,能够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多了。走进村寨,我们能够与任何一位老乡随意聊天,听他们唠唠东家长西家短的趣事。
今年8月,我收到了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打开之后发现,随着通知书一起邮寄而来的,还有生源地贷款、绿色通道等项目的详细介绍。那一刻,我再次深刻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
从迪庆来到武汉,我在中南民大认识了来自各地的同学。他们很多人和我一样,从贫困山区走出来,他们的家乡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祖国的强大,我们都有了和祖辈们不一样的命运,有着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9级学生,傈僳族)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