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连心桥” 画好“同心圆”以“六高”凝心聚力维护民族团结进步
来源: 赖俊 发布日期:2019-10-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北川,古称“石泉”,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全国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县和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集“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边远山区“五区合一”的地区。全县辖10镇13乡,总人口23.86万人,居住着汉、羌、藏、回、彝、土家等3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共9047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9%;羌族人口85554人,占全县总人口35.85%。

  近年来,北川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目标、把永续发展作为关键目标、把民生改善作为终极目标,站在发展大局的高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禹羌文化、抗震文化、红色文化、感恩文化,孕育形成了“一心向党、热爱祖国,团结互助、无私奉献,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新北川文化,引领全县32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奋力开启了加快建设“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新征程。

  高站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不谋民族团结进步,不足以谋一域。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头等大事来谋划、推进和落实。

  拧紧思想“总开关”。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思想引导、凝心聚力,示范带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去。

  建强一线“指挥部”。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民族工作委员会,县委主要领导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始终做到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专题会等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级各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具体抓好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绘好创建“作战图”。以创建为载体,围绕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面临的困难和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出台《北川羌族自治县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北川羌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创建工作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

  筑牢要素“保障屏”。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经费523万元。在机构改革中专门保留民宗部门,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夯实了人、财保障。

  树好考核“风向标”。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倒逼工作推进落实。成立督导组,先后30余次深入创建单位开展检查指导,深入查找问题,补牢薄弱环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高质量发展民族经济

  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先导、绿色崛起、双创驱动、开放粘合”战略,打造文旅发展引领区、精品农业示范区、通航经济创新区、应急产业先行区,发展壮大民族特色产业,推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年均增长连续保持在9%以上,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18年年底,全县经济总量是2012年的1.76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25.2:42.1:32.7优化为2018年的19.9:33.4:46.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2012年的1.48、1.4、2.52倍,综合实力在2017年全省175个县市区中(8个非农业区县不在排名之列)综合排名晋升10位的基础上再晋升3位,在2017年全省51个少数民族县中综合排名晋升5位的基础上再晋升2位,2018年在全省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考核中位列第一,连续2年蝉联全省少数民族县“前十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

  民族工业提标加速。依托民族地区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加强外出招商力度,推动四川泛美、四川纵横无人机、沃姆斯电子等企业落地,北川通用机场选址获中央军委批复,成为四川第三家获得中央军委批复选址的通用机场,西部通航产业高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山东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通航产业园、智慧家居产业园、农特产品加工园“五大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产业集中度达84%。培育规上企业4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是2012年的2倍。“两新”企业从零突破至12家,培育乐川科技、瑞辉科技等科技型中小企业198家,上市企业3家,实现震前“零”突破,禹珍实业纳入全省“新三板”重点后备企业名单,双创谷、电商港等创新创业孵化器提档升级,促进创新增长,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民族服务业提档升级。主动融入全省文化旅游发展“一核五带”总体布局,入围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获评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每年接待游客700余万人次,2018年底,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3.5、5.1倍。电子商务高歌猛进,与柯城区建立“电商飞地”,推动北川线下“特产馆”、线上“直播馆”落地柯城,电商交易额突破百亿大关,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绩效考评全省第一。

  民族农业提质增效。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建成中羌药材、高山蔬菜、魔芋、羌茶、果品等“五大特色基地”75万亩,助推各族群众持续增收,连续5年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羌山农牧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建成全省最大规模的白芨种苗繁育基地。入选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及创建区名单,“大禹故里”区域品牌打响打亮、声名鹊起。

  高力度促进民族融合

  始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拉近民族情感增进民族认同。

  以立法保障增进民族认同。用活用足自治地方立法权,“自治条例修订案”和6部单行条例报请省人大批准通过实施,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壮大、民生持续改善,率先在全省落实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免费营养午餐等政策,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地域融合增进民族认同。针对北川“关内关外”发展不平衡,新划入北川村镇与全县经济融合度不深等难题,立足实际、剖析困难,完善细化新时代推进北川发展战略谋划,提出构建“一核一圈一带、关内关外两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发挥永昌—安昌“一核”引领效应,强化永安“一圈”支撑功能,促进新老县城地域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划入乡镇的归属感、认同感。

  以民族文化传播增进民族认同。始终把民族文化作为推动各民族融合的重要载体,积极探寻禹羌文化与现代的融合点、结合点、突破点,加强羌文化传播,编撰并推广《羌语》教材,永昌、安昌、永安等乡镇学生说羌语、唱羌歌、跳羌舞其乐融融,各民族手牵手“万人跳沙朗”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羌绣、羌语合唱团等走出国门,“羌年”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功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等文化活动,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意识不断提升、“五个维护”观念深入人心、“三个离不开”思想根植羌乡大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高标准增进民生福祉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三个落实”要求,团结带领全县32个民族齐力攻坚,累计减贫20327人、退出93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从14.08%下降至0.16%,2018年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连续两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2018年进入全省摘帽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行列之首,荣获2018年四川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考核“好”的等次。“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社会组织扶贫模式分别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健康扶贫等13项特色做法走向全省乃至全国,两次受邀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县脱贫大会并交流发言。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财政部、国扶办、住建部以及陕西、贵州等10多个省市及省内各地学习考察团近600批次、累计上万人次到县学习观摩,县内上百人次被各级邀请授课。

  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地震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既要面对物质家园的重建,又要承受巨大的灾难痛苦、繁重的重建压力和超负荷工作的身体压力,县委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高水平规划建设了北川新县城,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高质量完成了城镇体系建设和道路、学校、医院、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远超地震前水平;一手又抓精神家园重塑,加强心理矫正、心理抚慰、心理辅导和疗养休养,让各族干部群众走出地震阴影,全身心投入到灾后重建、繁荣发展、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去,实现了从废墟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跨越。2018年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7、2.3倍,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是2012年的2.66倍,卫生技术人员是2012年的1.7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是2012年的4.3倍,省重点项目开茂水库全面竣工,跨湖大桥、黄江大桥建成通车,绵阳泛美航空飞行职业学院建设加快推进,首期700名学生已经入校就学,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久久为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深入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稳步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响污染防治“九大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大力开展绿化彩化美化亮化净化行动,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全省第三。先后摘得全国卫生县城、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等30余项殊荣。

  高水准维护和谐稳定

  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带领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

  稳妥化解涉灾矛盾。面对老县城物权纠纷、遇难学生家属、新县城征地拆迁等10多种极其特殊又特别的矛盾问题,与政治安全、民族宗教和现实问题等相互交织,坚持理性思考、依法治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多措并举、积极稳妥有序化解涉灾矛盾,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将羌风民俗融入司法调解治理,发挥羌族头人、母舅、长者、文化传承人等作用,通过转转酒、议事坪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和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针对灾后重建后面临社会治安问题,按照场镇、农村、集中安置点的区域特点进行分类防控建设,整合人、物、技、防等要素,创新“三三、四四、五五”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该做法得到中国社科院充分肯定并建议国务院推广。深化平安北川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全市第一。

  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全力抗击、成功应对2016年李家湾堰塞湖应急排危、2017年“8·28”洪灾、2018年“6·24”“7·11”特大洪灾及“7·23”风灾等自然灾害,连续十年实现因灾零伤亡,作为全国唯一受邀的县参加“2018年应急管理国际论坛暨‘一带一路’安全发展论坛”并发言,北川经验走向世界。

  高要求筑牢基层基础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和难点放在基层,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工作中的先锋作用。

  抓好战斗堡垒建设。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对民族工作一项一项部署,一步一步指导,一件一件落实。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发动各族群众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宣讲、法律法规宣传、平安创建等活动。各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党组织作为创建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注重发挥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作用,引导各族群众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先后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8人荣获国家、省、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

  抓细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把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在选人用人方面,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在落实民族政策、处理民族事务、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多角度、全方位选拔条件成熟的少数民族干部,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共572名,其中少数民族295名,占比达51.57%。

  抓实作风建设。创新开展作风大整治“八大行动”,引领全县各级机关干部转变作风,沉下基层服务群众,集中心思、集中力量,查找工作中的“短板”,着力解决涉及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自觉做到作风在一线转变、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培养、成效在一线检验。

  (作者为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