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祥市边境贸易货物监管中心。 庞立坚 摄
近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足沿边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升级,不断做大互市贸易“蛋糕”, 形成一批在全国边境地区可复制推广的“边贸+”发展模式,推动边境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3年来,边境8县(市、区)(那坡县、靖西市、大新县、龙州县、凭祥市、宁明县、防城区、东兴市)累计脱贫30.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7.04%降至4.48%。2018年仅东兴市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额达181.3亿元,互市贸易日均交易6219人次、日均交易额4966万元,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达1100多人。
“边贸+”扶贫模式的成功经验
广西形成的“边贸+”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边贸+基层党组织+互助组(合作社)”扶贫模式。凭祥市充分利用国家给予边境居民的优惠政策,组建以1个党支部为引领,多个边境居民互助组(合作社),每组成员20人以上,每组吸纳1名以上贫困人员的互助团体。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贫困边境居民参与互市贸易的积极性,使贫困边境居民平均每人每月增收300元以上。凭祥市边贸合作社已从2014年的1家扩大到2018年的18家,社员也从25人增加到6382人,其中,贫困社员占比达31.02%。在互助组(合作社)里,边境居民以“抱团”形式从指定互市区(点)进口商品销售给边境地区加工企业,从而增加边境居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经营性收益。2018年东兴市边境居民互助组已发展至128个33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296人,带动贫困户年增收2.5万元以上。
“边贸+沿边金融改革”扶贫模式。广西协调金融机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基准利率财政全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确保边境贫困居民有效参与边贸活动。这种扶贫模式为全自治区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带动1.32万人脱贫。凭祥市按照广西扶贫小额贷款的相关规定,共为贫困户贷款提供风险补偿金100万元,有效降低了参与边贸活动因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
“边贸+口岸综合服务”扶贫模式。这是通过采取组建边贸合作社、运输队、装卸队和扶贫车间等措施,吸引贫困户参与边贸综合服务从而增加收入的一种扶贫模式。广西各边境市采取措施优化各互市口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互市点,在各互市点安装无纸化申报系统、放行通道和休息等候区等设施,为边境居民参与互市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激发了贫困户到加工企业、边贸扶贫车间、边贸装卸服务队工作的积极性。截至2018年,靖西市龙邦镇已组成40个装卸队,每队由10位边境居民组成,从事边民互市货物运输。
“边贸+特色产品落地加工”扶贫模式。东兴、凭祥、靖西等地积极推动边贸转型升级,出台一系列政策,努力实现贸易货物落地加工增值,改变以往单纯“过路式”“通道式”的贸易格局。依托互市进口商品的资源和优势,发展壮大边贸扶贫产业园,如凭祥市积极探索“前岸中区后厂”发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盐津铺子食品、沙土食品等16家边贸互市加工企业落户。截至2018年底,凭祥市已成功创建80家扶贫车间,为边境贫困居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东兴市加快推动“通道经济”向流通加工并举的“口岸经济”转型升级,打造边境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8年底,东兴市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企业发展到30家,提供就业岗位4500个。
“边贸+电商”扶贫模式。2017年来,东兴市积极探索 “党旗领航·边贸+电商扶贫”行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推动电商平台、电商团队和边境居民互助组强强联合、抱团经营,形成可复制的电商扶贫工作新模式。同时,注重深入挖掘具有电商营销价值的地方特色物产,形成“一市一品” 向外推介。截至2018年底,东兴市有电商企业2600多家,解决就业1万多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连续5年获得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称号。电商平台让当地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大幅缩短,商品直接走向消费者,走向境外。此外,东盟国家产品也逐渐开始聚焦于此,通过东兴电商平台辐射更多地区。
“边贸+文化旅游”扶贫模式。凭祥市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积极打造集跨境农业、跨境旅游、边境贸易、边关人文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有效提高当地贫困户的增收能力。如一些贫困户依托边关牧歌生态示范区、平而生态旅游小镇等旅游景区,通过经营互市进口商品、跨境旅游、发展边关特色农家乐等方式实现大幅增收。
“边贸+”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边贸+”模式在广西边境地区脱贫攻坚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拓宽了边境居民增收渠道,也增强了边境居民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但是这些基于边境贸易的扶贫创新模式也面临着互市基础设施薄弱、贸易监管模式不健全、品牌效益不明显、易受国际形势影响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完善边境贸易基础设施。边境贸易不仅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深化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由于历史原因,广西边贸互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交通基础设施尤为薄弱,连接边境居民所在村屯到互市点道路通行能力较低。因此,广西需进一步提高边境贸易口岸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升级和改造边贸口岸,建设标准、完善的边贸互市市场。
健全边境贸易管理制度。广西部分口岸的边民互市贸易依旧采取较为传统的“人到、证到、货到”的监管政策,影响互市贸易的高效进行。对此,需进一步健全边境贸易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边境居民参与互市贸易的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互市贸易平台,通过边贸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提升当地边境居民参与互市贸易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便利条件,优化互市贸易管理流程,创新贸易管理模式。
加快形成特色品牌效应。广西边贸口岸数量多、种类全、规模大,但其边境贸易却没有形成特色的品牌效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建立边贸扶贫产业园,将边贸产业发展与当地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打造各边境县(市、区)独具特色的品牌。同时,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引导类似于凭祥市东盟水果小镇这样的建设项目,多方面、多角度加快促进各边境地区形成特色品牌效应。
推进互市贸易稳定发展。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边境居民在互市贸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因此,应建立风险防控措施,为参与互市贸易的边境居民提供稳定的保障。同时,在制定相关扶贫政策时,也应提前让参与互市贸易的边境居民了解相关信息,使边民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去调整生计策略。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