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小金湾乡龙泉村3组的村民马义明为收获枸杞忙得不可开交。收完枸杞,他又把羊群赶到一家农场甜瓜地上散养,这样做不仅能保证羊肉鲜嫩,而且还节约饲养成本。
酒泉是甘肃省贫困移民集中安置的重点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南、临夏、定西等市州15.75万移民搬迁落户至酒泉,先后新建移民乡镇11个(民族乡镇6个)。
没有移民群众的小康,就没有酒泉的小康。改善移民群众的生活,是酒泉各级党委、政府牵挂的大事。在这条漫长的扶贫路上,记载着数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迈向小康的感人故事。
团结鼓劲
移民群众站稳脚跟
马义明是2015年确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刚从老家临夏回族自治州搬过来时,他们一家6口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后来在酒泉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他家开始发展养殖业,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今年,乡里一只羊给了1000元补贴,我家买了6只羊,得到补贴6000元。这几年羊肉价格好,我又凑钱买了几只羊。一只羊一年大概能产2只羊羔,能卖1600元。我家花费1.5万元修建的高标准羊圈,政府补贴了8000元。共产党好啊!”说起这些,马义明竖起了大拇指。2018年,小金湾乡整组推进设施养殖暖棚圈舍改造提升,马义明修建了新圈舍和草棚,扩大了养殖规模。一家人还搬进了小康住宅区,日子过得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金湾东乡族乡是一个移民乡,全乡户籍人口655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34户、1494人。当初,面对黄沙弥漫的戈壁滩,许多移民群众只是想挣点盘缠,然后再回老家。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移民群众在移民乡站稳了脚跟。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们全部脱了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乡着力在一户一策落实、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小金湾乡副乡长陈海燕说。
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酒泉市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实现了“移民群众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扶贫路上
各级各部门齐上阵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酒泉市瓜州县大力实施惠民宽带网络“户户有”工程,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已覆盖各民族乡镇。同时,瓜州县加快电商平台和快递服务网点建设,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辟了新的产业链。
在沙河乡电商综合服务站,前来办事的村民络绎不绝,各族群众通过互联网和外面的世界紧密联系。“去年,公司对河洲村33户已脱贫的精准扶贫户种植的枸杞高于市场价包销,户均增收1.1万元。”瓜州县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莉莉说。
今年54岁的河洲村1组回族村民马华明,全家8口人,共有土地30亩,其中,种植了16亩枸杞。去年,仅种植枸杞的纯利润就达1.2万元。“各级干部经常走村入户,全力以赴帮助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这些扶贫干部感动得落泪。”马华明说。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瓜州县把最强精力放在精准脱贫上,最优干部选配到脱贫主战场,最大财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紧盯不放
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一红(红枸杞)一黑(黑枸杞)一白(肉羊养殖)是玉门市独山子乡的支柱产业。
为拓展群众的增收渠道,自2017年至今,独山子乡在源泉村探索建成了49座蔬菜日光温室,并相继建成3个高标准的肉羊养殖厂。独山子乡依托兴陇农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包挂单位每年帮扶的23万元资金注入合作社,每年每户保底分红3000元,巩固了脱贫成果。
“受此启发,去年,我们对全乡2017年未脱贫和巩固提高的98户建档立卡户,每户增加1万元的帮扶资金,调引了660只母羊,全部投入兴陇合作社,每年给98户建档立卡户保底分红600元。如果养殖厂盈利,还要进行二次分红。这些用于民族乡的产业扶持资金,大多是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独山子乡党委副书记刘琨说。
玉门市兴陇农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的羊群存栏量已达1500余只,37岁的负责人周兴刚成为全乡远近闻名的“老板”。“我2006年来到独山子乡金泉村时,周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只要刮起三级风,10米之内就看不见人影,回忆起来心酸得很。现在,我们的生活可好了,这都是民族团结带给我们的丰硕成果。”周兴刚说。
“全市11个移民乡的60个行政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年均增长15%以上,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酒泉市扶贫办主任单永东说。
今年前9个月,酒泉市共计落实到位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2亿多元,安排实施到户增收产业项目、扶贫车间、技能培训等项目10类114个。在扶贫路上,酒泉市民族团结的旗帜高高飘扬……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