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即将成熟的稻谷随风摇曳。站在海水稻田边,阿布都合里力·库扎克的脸上写满期待。近年来,随着农业品种的不断创新和引入,南疆各地的农田正逐渐得以提质增效,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盐碱地长出海水稻
阿布都合里力在帕哈太克里乡出生、长大。来自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让这里很早就有种水稻的传统。然而,当地农民很少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帕哈太克里乡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而一般水稻品种的抗盐碱性并不理想。加上当地农民不懂田间管理,致使产量一直上不去。”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勇说。
2018年,在深圳援疆企业的支持下,当地率先“吃螃蟹”,开始试种可在中、重度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品种。陈勇表示,“经过小面积试验,新品种水稻粒大饱满,不仅产量远超以往,还可在3至5年内有效改良盐碱土壤。”
“顽强”生长的海水稻,连同集中育苗、科学插秧等精细化的农业管理工序一道,悄然改变了帕哈太克里乡的种植传统。相比以往,远道而来的新品种海水稻有望增产超过20%,让44岁的阿布都合里力惊讶不已。
“要想脱贫致富,光靠我们蛮干可不行,还要依靠科学的力量。”阿布都合里力说。今年,当地将海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亩,覆盖到618户农户。
富硒米提高附加值
在全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大背景下,不仅新品种作物扎下根来,此前鲜有种植的作物也进入南疆,不断优化当地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率,帮助农民探寻出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径。
“我们从没种过小米,能种好吗?”当听说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想要引入小米种植时,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的不少农民发出疑问。当地也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等传统作物,小米种植在南疆几乎是空白。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常常一年忙到头,收益却并不理想。
驻村工作队员们很快发现,库木西力克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小米种植,试种成功的小米富含硒元素,可以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
2018年,驻村工作队首次在当地种植复播小米830余亩,并结合自身优势,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去年下来,我们村户均每亩增收近1000元。”驻村工作队队长徐麟认为,种植小米也有望为南疆复播作物选择开辟一条新途径。
目前,已有企业对当地小米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库木西力克乡投资设厂。订单农业产业链形成后,库木西力克的小米正逐步在北京、长沙等地打开销售市场。“今年,我们在全乡5个村推广种植小米,期待通过种植新作物,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徐麟说。
2018年,当地举办了首届石榴采摘节,并在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上不断宣传。周边市民口耳相传后,迅速打出了名气。以“观光采摘为主,文化旅游搭台,农贸休闲唱戏”的方式,带动叶汗里村的旅游业发展,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以往石榴集中收购时价格最多不超过8元一公斤,如今吸引游客采摘后,则可以卖到15元至20元一公斤的价格。”艾力江说,2018年,自家的石榴有近60%被喀什周边前来采摘的游客“消化”,年收入增长近3万元。
与此同时,当地还借助市乡电商服务网络,健全了村级电商服务点,运用互联网平台对剩余石榴进行销售,果农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从种植、采摘到销售的每个流程都得兼顾,到吸引游客主动前来采摘,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卖出更高的价钱。依托越来越兴旺的乡村旅游,34岁的艾力江走出了新路子。
眼下,艾力江已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第二届石榴采摘节做准备。他还向村里申请成立了石榴种植合作社,已经承包下当地贫困户的50亩土地,打算在未来扩大石榴的种植面积。葡萄、香梨、哈密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大小乡村,鲜果采摘也已成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的重要“法宝”。
(编辑:程艳)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