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人社厅了解到,今年自治区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保持着强劲势头。今年1至7月份,全区农牧民转移就业40.1万人、66.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5%、7.6%;实现劳务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28.8%;转移就业农牧民人均增收5098元,从增收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35.4%,同比增长47.2%,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5%,增速稳居全国第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
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农牧民培训和转移就业行动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实现了农牧民转移就业在综合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化方向发展、就业技能培训上的改革突破。同时,将促进就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立就业目标责任体系,把农牧民转移就业、就业培训等纳入绩效考核,以考核促责任压实、促工作落实。
转移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市地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在强化政府支持的基础上,运用好市场手段,推进劳务市场主体建设,不断提高“团队作战”“团体转移”在农牧民转移就业中的比重。今年,全区已累计培育劳务经纪人1500余个,建立务工联队1100余个,有组织劳务输出人数占比达到11%以上,实现了农牧民组织化规模化转移就业的重要突破。
精准培训成效不断显现。建立了以培训后的就业率为主要参考依据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审核培训工种、标准、时间、方向等,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劳动者素质培养。大力推进“订单定向式”培训,提前对接岗位,打造了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提供岗位“订单”,群众培训后“定向”就业的培训新模式。今年各市地“订单定向式”培训占培训总人数已经达到36%;在自治区级重点依托西藏技师学院开展“订单定向式”培养,目前650名学员在培训后实现就业,有150名学员正在接受培训,已全部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培训合格后将全部安排就业。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农牧民转移就业实名制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各市地已录入32.8万条转移就业信息,首次实现了农牧民转移就业单位、务工收入、就业时间等信息可查询、可跟踪。自治区级与市地级联合举办农牧民就业专场招聘会和企业用工需求对接会,并将75%以上的就业服务活动下沉到县乡一级,以小而精的特点、更接地气的方式,将就业岗位和就业指导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重点强化了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农牧民培训补助资金的规范支出和监督管理工作,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效益。在农牧民培训补助资金方面,今年自治区安排农牧民培训补助资金9000万元已全部下达,其中7000万元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培训贫困人口1.2万人,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2.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2000万元用于搬迁地等农牧民群众的培训工作。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