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成立60周年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国民族报记者 蓝希峰 发布日期:2019-08-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陈晓毅 本报记者 蓝希峰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导’的重要抓手之一。”中央统战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张训谋在大会发言中说,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是在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宗教界的持续努力,使我国宗教经过自身建设和自我调整,在经典阐释、宗教制度、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禁忌、宗教建筑、宗教服饰、宗教艺术等方面,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调适和改变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的方面,去除不符合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内容,自觉与中国文化和国情特点相融合,塑造爱国进步、平和包容、与时俱进的中国宗教品格,实现健康传承发展。通过持续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推动我国宗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宗教制度、宗教思想、宗教文化,从而真正适应我国社会制度、社会道德和社会文化,实现由内而外的全面中国化的总体目标。

  宗教文化出版社社长任继春在大会发言中说,在新时代,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深入阐释其思想内涵,同时要积极探索中国化方向的路径。回顾与总结我国各宗教中国化的历史与实践,梳理其理论建树和创新,无疑会有助于我们今天继续推动我国各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工作的开展。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莫岳云提交的论文《宗教中国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宗教中国化要求宗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求宗教“走自己的路”,要求宗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要求宗教“民族化”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要求宗教“时代化”。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陈延超《略谈广东宗教中国化历史经验及启示》一文认为,广东是我国最早接触外来宗教并保存多种宗教的省份,其宗教中国化历史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文章追述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传入广东的历史,总结了广东宗教中国化的途径即宗教活动场所的本土化特色、宗教活动采用当地语言、宗教经典的汉译、任用本地人为教职人员,强调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广东宗教中国化进程的灵魂,宗教与地方和时代的各方面连接是宗教中国化最有效的途径。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何方耀《全球化背景下的佛教中国化》一文认为,要增强对中国佛教文化的文化自信;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工程中,要充分发挥佛教在慈善、公益事业和文化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汕头市民族宗教局局长孙建宏提交的论文《佛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佛教与爱国、佛教与敬业、佛教与诚信、佛教与友善等方面,论述佛教核心教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提出佛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路径即协助政府部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规范管理,开展好“四进”及以“教风”建设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发挥好佛教领袖与教职人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处理好秉承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的关系,并防止过分世俗化、商业化与个体化,努力拓展发挥佛教正能量与积极作用的社会空间。

  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宗教一处段基亮博士的论文《新世纪以来广东佛教中国化的回顾与展望》,从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建设等5个方面,回顾了新世纪以来广东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广东佛教中国化的建议——思想建设上要结合省情特点,发扬禅宗六祖“佛学革命”精神,旗帜鲜明地提出符合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文化建设上要拓展新平台,打造世界级品牌;制度建设上要围绕“人员、财务、活动”三大重点,推动佛教寺院规范化管理;组织建设上要充分认识到佛教协会的社会团体性质;人才建设上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培养佛教高层次人才。

  广东省佛教协会达亮的论文介绍了岭南古寺殿堂建置中的佛教中国化特色。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宋永志博士在《广州地区观音信仰的本地化及当代意义》一文中追溯了观音信仰的中国化历程,并总结出观音信仰在广州地区的本地化特征——观音信仰与岭南地方神明一起崇拜,观音信仰对地方民俗的影响极为深远。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生王家强提交的《跨文化视野下的“道教中国化”浅议》论文认为,跨文化视野下的“道教中国化”特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化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和实践方面的“中国文化”特质,二是道教在“国际化”进程中所要认同和坚守的“中华文化”特质,两者并行不悖。跨文化背景下推进道教中国化,当从爱国爱教、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努力,立足新时代,服务“生态”“环保”“健康”,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为解决当今世界共性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一虹《“伊儒会通”文明互鉴》一文认为,中国伊斯兰哲学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中国穆斯林中具备较高伊斯兰教理论造诣,同时又富有中国传统哲学素养的穆斯林学者,通过运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概念、命题和学说,阐发伊斯兰教的义理、观念,融合伊、儒、释、道为一体所创建的独具理论特色的中国伊斯兰哲学,从而成为人类文明中跨宗教和文化系统的思想融合的又一典范。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张志湘在发言中认为,广东伊斯兰教在经学思想建设、解经、清真美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广州伊斯兰教协会摆林的论文《从广州清真寺经文雕刻和楹联看伊斯兰教的本土化》认为,广州清真寺的阿文书法雕刻和汉文楹联匾额,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比如广州怀圣寺老经厅上悬挂的、清朝康熙年间御前侍卫或翰林院学士手书的“君恩万古”“正心诚意”等牌匾,就呈现出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

  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黑颖对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其有益经验——遵循“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解决”的原则,依法行政、综合管理,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贯彻“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将民族宗教工作下沉到基层。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韦羽的论文《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当代探索与未来挑战》认为,天主教中国化应在中华文明的浸润中深化。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黎敏菁以城镇化进程中的广东天主教徒聚居村为例,认为天主教徒聚居村村民除保留自身信仰外,其生活与其他村居民并无二致,与邻近乡村村民和谐共处,可见乡村天主教已然开展了中国化的实践。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宁的论文《坚持我国宗教发展的中国化之基督教实践》认为,基督教中国化要求正确认识宗教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关系。

《中国民族报》(2019年08月27日 07版)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