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乌鲁木齐市等43个双拥模范城、县、区被授予新一届“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区)”荣誉称号。此外,还有72个双拥模范单位和70个双拥模范个人受表彰。新疆历来有“民拥军、军爱民”的双拥优良传统,28年来,全区先后有21个城(县)75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区)活动,是新时期做好拥军优属、拥军爱民工作,发挥军政军民团结政治优势的一个创举。如今,天山南北处处涌动双拥情,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从部队到地方,时时有子弟兵支援地方建设的身影,到处呈现出群众的浓浓拥军情。
拥军优属 氛围浓
“八一”建军节前夕,家住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翠泉路片区翠泉东社区的退役军人李思民和家人再一次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李思民2005年退役,这些年,每逢节日总有人来走访慰问他们一家人。“脱下军装这么多年,国家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兵!”李思民感慨道。
翠泉路片区管委会是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近年来,该片区始终坚持把为军人、军属办实事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拥军优属工作水平,将拥军优属工作常态化、高效化。
为了更好地为辖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今年,翠泉路片区管委会陆续成立了12个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拥军优属、退役军人就业培训、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家庭等工作。
在昌吉市,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周美英,从1993年开始为驻地官兵做鞋垫,10余年用坏了67把剪刀,缝制了3.5万余双鞋垫。2013年,周大妈去世后,昌吉市延北街道金陵社区居民和退休党员自发成立了“周大妈拥军工作室”,为官兵缝制鞋垫,弘扬爱国拥军传统。
翠泉路片区管委会、“周大妈拥军工作室”的拥军优属工作,是我区双拥工作的缩影。全疆不断深化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活动,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把重点放在基层,掀起了新的双拥创建热潮。全区先后成立拥军工作站、拥军服务队等拥军组织7500多个,形成覆盖社会各界的拥军网络,进一步扩大了双拥工作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力量。
真情拥军 办实事
新学期即将到来,随军子女入学问题牵动着和静县第二小学校长丁丽芳的心。“军人将青春献给祖国,拥军就是爱国,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分忧解难。”丁丽芳说。这些年,丁丽芳全力帮助军属解决就业问题及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减轻军人的后顾之忧。自2010年来,共有90多名军人子女到和静县第二小学就读,先后有12名军嫂在该校任职。
关心军人、关心军人家庭就是关心军队、关心国防建设。目前,全疆正在逐步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退役军人政策,妥善安置退役军人,积极促进就业创业,落实优待抚恤待遇,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
同时,各地全力支持部队建设,为部队发展建设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先后为驻疆部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67.4亿元,无偿划拨土地4.5万亩,每年拿出1亿多元保障自主择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谱写爱民 新篇章
“一个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这是驻守在阿尔泰山深处的卡昝河边防连官兵和牧民们心口相传的一句话。为解决300多户各族牧民的生活困难,连队办商店、建学校、开诊所……这里的官兵把牧民当亲人,牧民也把官兵当作守护者。
和田市吐沙拉镇喀提其村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落后。2016年11月,空军驻疆某部将喀提其村确定为定点帮扶对象,确立了“给资金、给技术、给销路”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模式,为612户贫困户购买肉牛、种羊和种驴,以入股的形式寄养在合作社并在年底分红,不仅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养殖户也有了致富的道路。如今,军民共同绘制的幸福村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军爱民,民拥军。驻疆部队充分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作用,全力做好支援地方建设各项工作。4年来,先后出动兵力200余万人次、机械车辆15余万台次,援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工程。同时,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实施“百村扶贫”工程,与188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为困难群众捐款2.5亿元,帮助14.3万余户贫困户脱贫。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相信,在新疆这片军民鱼水情深的热土上,由军民携手共同浇灌的“双拥花”,必将更加绚烂多姿地绽放。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