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三区三州” 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了彝乡群众早日脱贫奔小康
来源: 王旭阳 发布日期:2019-08-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民胜乡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最大的彝族聚居乡,乡里的小沟村平均海拔1600米,244户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底子薄,曾是有名的穷山村。4年来,在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中,小沟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处处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找准群众致贫根源

  32岁的蒙健是西昌市审计局干部,2015年8月他来到民胜乡小沟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说起驻村这段经历,蒙健说,当初组织安排他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时,心里还有点不情愿,是小沟村的老支书让他转变了思想。

  “我的妻子在雷波县工作,孩子也刚刚出生,说实话当时我并不想驻村,刚到村里的那段日子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当时年近60岁的老村支书阿尔补都为了能让我尽快熟悉村里情况,天天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带着我在村里一户一户走访,我被老书记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村民们的纯朴打动了,于是下定决心倾注真情,竭尽全力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蒙健说。

  转变了观念的蒙健,很快进入工作角色。为全面及时掌握该村困难群众第一手资料,他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全村5个小组,并虚心向村组干部学习开展农村群众工作的经验方法,千方百计与群众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蒙健逐步认识到,要想真正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做实,就得科学规划、因户施策、有序开展。在摸排调研中,他总结认为,小沟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居住条件恶劣、产业单一不成规模。他先后10余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立足小沟村贫困户家庭人口结构、文化程度的具体实际,逐一探讨脱贫奔小康的路子,为48户贫困户量身制定帮扶措施。

  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贫困群众阿尔木呷一直居住在小沟村,走进他家,蓝瓦白墙的三间民居打扫得干干净净。房子里配套修建了厕所、厨房、浴室,院落地面也进行了硬化,勤劳的女主人正在屋前的鸡栏喂鸡,家门口一棵巨大的核桃树硕果累累。

  阿尔木呷的儿子在昭觉打工,雨季停工后刚回到家里,准备务农两个月再外出。他向笔者描述着生活的变化:“我们家原来住的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随处可见手掌宽的缝隙,下雨天还要漏雨。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房子是新修的,房间也多了,我们真的很满意。”

  “首先要把基础设施建好,环境改变了,大家才能提振士气,脱贫工作才能凝聚人心。”蒙健说。通过两年时间的积极争取,小沟村获批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产业发展等项目10余个、资金800万余元,道路、饮水、住房、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短板逐渐补齐。

  阿尔木呷的两个孙女都在西昌市月华中学就读,姐姐鲁雪峰开学就上初三了,比她小一岁的妹妹鲁金秀读初二,两姐妹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姐姐鲁雪峰的学习成绩优秀,她说明年就要中考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考上凉山州民族中学。妹妹鲁金秀说,小时候和姐姐去乡上读小学,每天往返需要步行两个多小时,现在村里的路通了,也建起了幼儿园,小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到乡中心校也只需要十多分钟,上学越来越方便。

  调整结构发展产业

  行走在通村小道上,道路两旁种植的都是花椒树,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实,走近一闻,香味袭人......

  小沟村虽然贫穷,但这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有着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良好自然条件。蒙健多次召集小沟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反复探讨,制定了《西昌市民胜乡小沟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5年规划》。“只有产业发展了,群众才能持续稳定增收,未来才不会返贫。”蒙健说,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的经济产业走上了正轨,不少群众还成了小有名气的种养殖大户。

  52岁的王志华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贷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圈舍、买小猪、购鸭苗,开始小规模地养殖生猪和鸭子。据王志华介绍,现在他家年平均可出售生猪20余头,生态鸭400余只,去年年收入超过了4万元。由于养殖技术过硬,乡亲们还经常来找王志华取经,一些有条件的人家也准备发展养殖业。

  “原来我家很穷,驻村工作队和农技员给予我很多帮助和支持,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以后我还要存点钱,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和大家一起办一个集中养殖基地。”王志华说道。

  驻村工作队的马重阳说,看到王志华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作为工作队的一员,他觉得自己的帮扶工作很有意义。

  近年来,小沟村累计种植核桃2000多亩,每年完成烤烟种植900亩以上,西昌市审计局已累计发放母羊159只、羊羔626只,发放黑母猪77头、脱温鸡苗2450只,以上四项种养殖业扶持实现户均年增收24417元。

  从今年起,小沟村的核桃、青花椒将陆续投产见收益,届时村民将慢慢缩小烤烟种植面积,逐步向绿色生态的经济林木和养殖业等可持续产业转型。为拓宽林下发展的经济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小沟村还引进山药、大棚葡萄、水果玉米等经济作物作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彻底摘掉了集体经济无收益的“空壳村”帽子。

  “今年我们计划带领全村种植青花椒26520株,红花椒23270株,届时,小沟村将实现核桃、青红花椒全面接替烤烟种植,群众收入还能提高不少。”蒙健说。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