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西夏陵蕴藏的中华文化密码
在贺兰山东麓、银川市西侧,有一处背山面水、规模宏大的陵园遗址,这就是党项人建立的地方政权西夏(1038年-1227年)的帝王陵园遗址,称西夏陵。历经岁月风蚀,这座近千年的陵园基本上成为一片荒漠中的废墟,但它硕大的架构和众多的遗迹文物仍呈现出丰富内涵。
2022-12-08
甥舅之谊:回鹘与中原密切联系的历史佳话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唐朝与回鹘之间的甥舅之谊,是历史留下的珍贵遗产,也是认识回鹘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视角。
2022-11-30
革故鼎新: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它作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已经注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基因里,融合到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进程中。“革故鼎新”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与“鼎”分别是六十四卦中相邻的两个卦,二者卦形相反,彼此互为综卦,“革”是去旧,“鼎”是更新。“...
2022-11-26
回鹘文文献:体现各民族源远流长的亲密关系
回鹘文是一种音素文字,主要流行于8—15世纪,曾被包括回鹘人在内的多个民族使用。新疆吐鲁番及甘肃敦煌一带发现大量的回鹘文经典、社会经济文书、医学文献、文学作品、碑刻等文字材料,其中包括《高昌馆课》《高昌馆杂字》等汉文回鹘文合璧文献。迄今发现的回鹘文碑铭《居庸关石刻》《莫高窟六体文字碑》《大元肃州路...
2022-11-23
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
2022-11-19
民为邦本: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民为邦本”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原写作“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尚书》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历史的发展验证了“民为邦本”历史规律。
2022-11-16
最前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