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弓魚)国墓地:西周时期各民族交流融合历史的缩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陕西宝鸡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等地,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发掘,使得从未见于典籍记载但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弓魚)(注:弓魚为一个字,读yú)国呈现在世人面前。 (弓魚)国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虽位于周王朝统治腹地,却呈现出氐羌文化、古蜀文化和华夏文化融汇交错的文化面貌,是...
2023-03-22
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强调“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党的二十大对“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这对我们...
2023-03-18
天人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
我国先民由于受到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对世界的认识有限,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故将对天的理解赋予了一种可以主宰人和社会发展的神秘力量。《尚书·洪范》中说:“惟天阴骘下民。”这段话意在强调天可以保护民众。随着人类认知的进步,天逐渐被理解为一种具有道德感的力量。《周易·乾》中指出,人要“与天地合其德”...
2023-03-03
“回鹘衣装回鹘马”:唐代民族交融的见证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在五代后蜀花蕊夫人的《宫词》诗歌中,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场景跃然纸上。唐朝与回鹘在政治上互助与和亲,在经济上贸易往来、互通有无,都极大促进了双方在文化上的相互认同。“回鹘衣装回鹘马”不仅是唐代及五代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
2023-02-28
从方言地理看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广袤大地,锦绣山河。当代中国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使用一百多种语言。这些语言分属五大语系,即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各大语系在地理上所占的面积,以汉藏语系最大,阿尔泰语系次之,其余三个语系所占面积皆甚小。就单种语言来说,以汉语及其方言使用人口最多,地理分布最为辽阔,...
2023-02-27
中国地理与民族格局中的“藏彝走廊”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川、滇西部及藏东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域。因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条大江自北向南流过,形成若干南北走向的天然河谷通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频繁迁徙流动的场所,也是沟通西北与西南民族的重要通道。此外,藏彝走廊是...
2023-02-26
最前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