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就要干出个样子!” ——致敬乡村振兴路上的奋斗者|模范群像扫描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丛蓉 发布日期:2024-10-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希望的田野,耕耘的沃土,升腾着向上的力量。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条条公路蜿蜒向前、一栋栋新居整洁雅致、一个个富民产业欣欣向荣、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长期扎根农村,引领村民走向富裕、幸福的新生活;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受表彰的模范集体和个人中,就有一群参与乡村振兴的奋斗者。

  治理村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

  一花一世界、一墙一风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村,绘画爱好者在村庄的围墙上描绘出30多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客驻足留影。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叶克本·拉布开西感慨道:“村里建起了无花果民俗风情街、无花果文化广场、馕文化巷等,有了自己的文化地标,这都因为党的政策好!”

  近年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阿孜汗村村民委员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旅游促团结、旅游促发展的新路子,让各族群众过上了像无花果一样甜蜜的日子。

  “选择了,就要干出个样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河北省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俊男的微信朋友圈主页上的一句话,展示了他带领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决心。

  万俊男上任后,着力解决困扰村“两委”的管理、产业两个难题,羊四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翻修,村民出行更便利;原本臭气熏天的坑塘,成了美丽花园;村内150个垃圾桶随满随清;新修建下水井,有效解决村内积水问题;公益敬老食堂为村里44名75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我将再接再厉,用青春奏响乡村振兴的最美乐章。”万俊男信心满满地说。

  优美宜居的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也是实现农业强盛、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内在要求。

  地处318国道沿线的尼洋河畔,有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这个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的村民小组,享有西藏“桃花第一村”之美誉。依靠桃花经济富起来后,嘎拉村率先进行村居环境治理。

  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笔直延伸,家家户户院子里种着果树。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感慨道:“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嘎拉村实现了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贫困村,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历史性跨越。”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奋斗”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成军人生中最闪亮的关键词。他带领村民发展养殖种植、劳务、交通运输三大产业,实现全村脱贫摘帽,奔向共同富裕。

  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手,罗成军带头建设富陵村养殖园区,实现肉牛集中养殖;对村民家空闲的棚圈进行改造,采取“支部+农户+基地”经营模式,转型发展菌菇产业;成立宁夏富陵嘉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机械+人工”一体化服务;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培养了200多名驾驶员跑运输。如今,全村有近一半青壮年从事货运、物流业。

  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村民委员会坚定不移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秉持“小而美、美而精”发展理念,突出抓好茶叶“普查、纯种、扩种、增量”和茶园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益智、石斛等中药材的林下经济,形成以茶叶为主导、多种种养产业相协同的农业产业体系。

  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特色品牌的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老支书潘保玉,开创村企合作开发梯田先例。他说服村民在梯田中统一种植水稻,形成了金坑梯田“处处闻稻香,步步皆为景”的美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为加强旅游配套服务,潘保玉带动村民建造民宿、开设农家乐。全村走出了“一田生五金”的旅游发展好路子,即“梯田流转有租金、梯田入股有股金、梯田维护有奖金、梯田务工得薪金、梯田旅游挣现金”,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至上万元。

  传承优秀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创业,从非遗传承人到致富带头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村民郁伍林,以非遗为媒,繁荣乡村旅游,让中外游客沉浸流连于“最美大峡谷”。在他的带动下,老姆登村村民们告别了过去背着锄头“靠天吃饭”的历史,参加非遗表演队,推出“非遗展演+篝火晚会”,在与天南地北的各民族兄弟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学习,共创美好生活。

  为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党支部委员会积极探索新思路。化屋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苗绣车间+脱贫户”的组织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出了“化屋苗绣”“文丽刺绣蜡染”等多个文化品牌。

  “苗绣已成为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彩魅力的品牌之一,有力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

  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活力。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紧邻黄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赛汗乌素村党委用黄河文化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村里举办“北方海南左邻右舍”文化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文艺汇演,“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巡演等活动,让村民和前来旅游的各族群众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凝聚奋进力量。

  “乡村美了,我们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来村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不仅收入增加,精神上也非常富足,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感觉很幸福。”村民张蓉的话语,见证了赛汗乌素村以文化为媒,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增进“五个认同”取得的显著成效。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