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西和她的“毡绣”丨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来源:中国民族报 章音頔 发布日期:2024-09-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这是我们哈萨克族人民最喜欢的羊角和牛角图案,我们还会把草原上好看的花绣出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红旗农场绣丽美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里,库拉西拿着精美的毡绣枕套向记者介绍。

  2008年6月,哈萨克族毡绣与布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库拉西入选哈萨克族毡绣与布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很小就和妈妈学习毡绣和布绣,14岁就能独立制作毡绣、布绣作品。我喜欢静静地坐在草原上,拿着针线忙活。”库拉西说。

  针线在库拉西手中,仿佛被赋予生命,它们灵巧地在毡布之间穿梭,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库拉西介绍:“哈萨克族毡绣结实耐用,家中的坐垫、枕套皆是毡绣制品,一个坐垫甚至可以用上三四十年。”这些实用美观的绣品,在“马背上的民族”中流传了数百年,见证了哈萨克族的迁徙与繁荣。

  早拉汗手持她精心绣制的牡丹枕套,回忆起儿时的学习经历:“我初学毡绣时,常被针刺伤手,但如今已熟能生巧。这个枕套,只需四五天便可绣成,我深爱着这份技艺。”

  哈萨克族毡绣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如今,更多的人了解、喜爱毡绣,并通过它过上了更好的生活。2016年,国家投资830万元,在红旗农场十二连建起了民族手工艺产业园。库拉西抓住机遇,带领周边的哈萨克族妇女走出家门成立刺绣合作社,用特色绣品换来了更好的生活。

  这两年,库拉西与时俱进,开通短视频账号,联合红旗农场进行直播带货,进一步扩大毡绣和布绣产品影响力。

  杜曼古丽是红旗农场十二连的职工,“90后”的她立志要通过直播,让毡绣“走”得更远。她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是哈萨克族同胞们购买毡绣,还有很多外地看到直播的朋友们也会下单。”

  库拉西深知,要让古老的哈萨克族毡绣被更多人喜爱,就必须不断创新。她曾多次前往河南、苏州等地学习刺绣技艺,“我想多学习一些新的绣法,把毡绣改进创新,让更多人喜欢。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苏绣,虽然针法不同,但有些图案可以融入到我们的毡绣中。”

  与库拉西交谈中,记者发现她的普通话讲得很流利。她表示,学习普通话让她能够更好地与客户沟通,让绣品卖得更好。

  红旗农场十二连的两委成员古丽巴提玛·必兰介绍道:“我们连队作为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每年都会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教少数民族同胞学说普通话、学写汉字。现在阿姨们可以自己和客户沟通出售毡绣,增收致富。”

  如今的红旗农场,哈萨克族妇女不仅是照顾家庭的一把好手,还在手工车间里大展身手、实现自身价值,将非遗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