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岩上像条龙,岩石脚下草丛丛。红军留下好传统,瑶民永远记心中”“唱支山歌大家听,红军路过我门前。红军过路刻下字,字上刻着保护我瑶民。红军走往岩底过,才有幸福日子到今天”……
近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村民们载歌载舞,用一首首淳朴动人的山歌讲述红军的事迹,吸引了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驻足欣赏。“我们特别喜欢唱山歌,看山唱山,见水唱水,游客也爱听我们唱。”村民龙回娟说。
桂林是一片承载无数红色记忆的沃土。在这里,数万红军将士血染湘江,用信仰信念铸起了不朽丰碑,也播撒下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近年来,桂林市深入挖掘革命历史,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湘江战役常常被人们称为“血战湘江”,是中国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中,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要求“在一切的工作中,必须不疲倦地”做好民族工作。红军一面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一面通过刷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宗旨和民族政策,切实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各族群众舍生忘死为红军带路、架桥、救护伤病员,收留掉队的红军,成为帮助红军胜利突破湘江的坚强后盾。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湘江战役后,翻越兴安县的老山界进入今资源县、龙胜县。其间,红军向当地群众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民族政策,鼓励继续革命,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
桂林市资源县中峰镇龙溪村红军井。 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供图
90年后的今天,烽火硝烟早已消散,这片土地上却留下诸多“红色印记”。“红军岩”“红军楼”“红军亭”“红军井”等红色遗迹和背后的动人故事,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
为全力打造湘江战役纪念设施体系,更好地保护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桂林市成立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组建湘江战役红色文化建设提升工作组,深入发掘保护红色文化遗址遗存,统筹规划建设湘江战役纪念设施;积极推动湘江战役遗址保护立法,《桂林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今年3月,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研学“春之旅”活动走进龙胜县乐江镇江口村。“听完讲解员介绍红军帮助群众救火保粮的故事,我感受到了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军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深厚感情。”参加活动的网络博主陈梓说,她会用自己的视角,将参观过的遗址旧址以历史小故事的形式呈现给网民,吸引更多人前来开启红色旅程。
发展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走进泗水乡周家村,龙舌岩(又称“红军岩”)壁上镌刻的“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红军绝对保护瑶民”标语,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合影。
村民秦新发对当地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切身的感受。从2010年开始,他在村里开起了民宿。最初,他主要带客人游览自然风光,把红军的故事作为“配菜”。在和游客闲聊时他发现,相比于自然风景,游客对红军故事更感兴趣。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专门到村里来参观学习,加上政府部门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红色文化观光成了主流。”秦新发说,近几年,村民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不再限于老一辈的口口相传,而是主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加强家风和乡风文明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村里又建了红色驿站,配套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老百姓享受到了红色文化保护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龙胜县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意蕴,以‘红色+’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同时,我们还结合节庆活动、非遗文化传承、村寨建设等,打造集‘吃、住、行、娱、购、游、学’等七大元素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新业态,形成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相促进的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新格局。”龙胜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桂林以“红色”作为乡村发展底色的缩影。近年来,桂林乡村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激活了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2021年11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保护规划》获国家层面正式批复,广西形成“一路四园多点”的发展格局。桂林资源县的中革军委驻地旧址,龙胜县红军楼、审敌堂等长征文物修缮,龙胜县平等镇“红军楼中鱼水情”、江底乡“瑶民感念红军”等红军长征主题体验区和现场教学点建设等,均被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重点项目。
活化利用,汲取奋进力量
“弹起那个琵琶咧把歌唱,讲到红军长征啊辛苦多喔,水有源来树有根,红军精神我们不能忘,红色文化我们要世代相传……”近日,在龙胜县马堤乡“万人界”长征体验区,演员唱起自创歌曲《红军走过我家乡》,沉浸式演绎红军长征经过龙胜时与各族群众血浓于水的鱼水情深,感情真挚、画面感人,赢得阵阵掌声。
在桂林市龙胜县龙脊镇黄洛瑶寨,游客和当地村民一起载歌载舞。何平江摄
近年来,桂林充分挖掘红军长征过桂林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科技手段,创作《铁血湘江》《红细伢》《征服老山界》等“湘江战役”主题红色文学文艺类作品48部(首),引导各族群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桂林依托红色资源,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少年学党史”等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场馆,不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组建了百余支各级关工委宣讲团、“五老”宣讲团等,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00多场,参与师生10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桂林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围绕湘江战役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展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和应用研究,持续推进湘江战役文物和历史遗存挖掘工作;收集相关文献、口述、实物、音像资料,深入开展湘江战役文物理论研究和史实研究工作,为文物发掘整理提供新的线索,提升湘江战役文物展陈展示水平,强化湘江战役文物的活化利用。
丰富的红色资源、感人的红色故事、创新的展现方式……镌刻于桂林的“红色印记”正绽放出崭新的时代光芒。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