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从西藏林芝市察瓦龙乡到察隅县,晴。
从察瓦龙乡到察隅县这段路一共226公里,我们早8点出发,直到晚上8点半才全员赶到驻地,耗时10个半小时。我想,仅仅这几个数字,就能让大家了解丙察察公路的厉害。
刚出察瓦龙乡,还是一片干热河谷地貌,高大如树的仙人掌从山下一直长到山顶。仙人掌原本不是长得像人的手掌一般吗?现在顶上都结满了果子,仿佛是一个个脚趾头,一眼望去,不是仙人掌,倒成了仙人脚。仙人掌的原产地是美洲大陆,17世纪由荷兰人引入台湾,此后逐渐传到岭南地区,什么时候进入察瓦龙并不清楚,但是想来,它走的道路跟我们一样,也是从广西出发,经云南进入西藏,这就是仙人掌的“219之路”,伴随着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雄珠拉垭口。
丙察察公路标识。
219国道未通之前,察瓦龙向西到察隅县城要翻越大雪山,走8天的时间。而且,道路也不是总能走得通,每年的11月到下一年的4月大雪封山,察瓦龙就要陷入与世隔绝的状态。2011年,全长270公里的丙察察公路贯通,但也只是一条简陋的砂土路。2015年,丙察察公路经历过一次改造升级。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一条碎石路面的四级公路,配速只有每小时20公里。我们此次“曼行国道·219”活动一共配备了7台车,在丙察察公路虽然一直小心驾驶,但仍然有一台车中途爆胎,着实惊险。所幸新的修路工作已经开始,我们一路都在看着“中交建”的旗帜飞扬。在怒江大桥,在昌拉垭口,巨大的桥墩和隧道已经初具规模。想来,再过一两年,丙察察公路就不再是“最烂的道路、最美的风景”了,真心希望升级后的丙察察公路能够实现舒适与美景双赢。
从察瓦龙乡到察隅县城要翻越三个垭口,分别是雄珠拉垭口、昌拉垭口和益秀拉垭口。垭口与垭口之间,则是连绵的高山。高山上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山顶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沿着山脊形成一条蜿蜒的雪线,远远望去,宛如白色长城。雪线之下,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已经是高山草甸,此刻高山小叶杜鹃盛放,在山坡上铺成一片片花海。我们在低海拔地区看到的杜鹃花以大红色为主,传说是杜鹃鸟啼血而成,所以才叫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可是,丙察察公路沿线的杜鹃花是高山杜鹃,大多数都是粉色的。按说,粉色是比红色更加娇嫩的颜色,而娇嫩又往往意味着柔弱。但是,在丙察察,在雪域高原,娇嫩的高山杜鹃却开出了高士的品格、英雄的气概。它在无人的山谷间怒放,在呼啸的寒风中起舞,这样的生命真让人着迷。
从昨天开始,我们就不停地盘旋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大概是因为植被茂密吧,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相反,我们元气满满,斗志昂扬。斗胆说一句吧,真是像极了这娇而不弱、泼泼辣辣的高山杜鹃。
6月24日,从察隅县城到下察隅镇,晴。
察隅县政府本来在下察隅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后的1966年,才从下察隅镇迁到更北边的竹瓦根镇。除了下察隅镇,察隅县还有上察隅镇,上和下的差别在于海拔。上察隅平均海拔1900米,下察隅平均海拔1500米。据当地人说,上察隅湖泊密布,气候宜人,风景绝佳,只可惜交通不便,“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县里也在修路,但要做到四通八达,大概还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果真如此,我就可以做退休计划,再来游历这片神秘美丽之地了。
从察隅县城到下察隅镇沿途风光。
下察隅镇美食。
我们今天到下察隅,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看看这里的僜人新村;还有一个,是瞻仰1962年瓦弄大捷的指挥所。
西藏和平解放之前,当地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后,政府组织他们一批批从深山里搬了出来。我们今天参观的新村有71户人家,就是1965年到1967年分三批搬下山的。当地最有名的美食是手抓饭,主料是稻米和切成小碎丁的鸡肉,再辅以野韭菜、紫苏等调料一起焖熟,吃的时候用手捏成饭团,蘸上辣椒蘸水,再配上一碗鸡汤,相当美味。不过,此行真正让我震撼的还不是手抓饭,也不是当地妇女漂亮的银护额、硕大的大耳环,而是诸葛亮的羽毛扇居然出现在他们传统的舞蹈里。自从“曼行国道·219”团队进入云南,我们就走进了诸葛亮传说的世界,景迈大山的人们说诸葛亮是茶神,佤族说诸葛亮是阿祖阿公,保山有三进院落的武侯祠,怒江州有根据诸葛亮五月渡泸而取名的泸水市,这都还罢了,毕竟诸葛亮经营南中,给云南人民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但我真的没想到,在偏远且交通不便的藏南峡谷,也会流传诸葛亮的故事。如此说来,这个集智慧与忠贞为一体的文化英雄,不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符号吗!
下午,我们到边境线上的沙玛村,参观瓦弄战役纪念馆和丁盛将军当年的指挥所。瓦弄是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三大主战场之一,说到瓦弄战役,就要提到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以及对西藏的觊觎,提到100多年前的西姆拉会议,提到中印传统习惯线、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及中印实际控制线等等极其重大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我当然无意用这样一篇小文来讲述如此宏大的主题。这片土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包括察隅、墨脱、错那、隆子4个县的大部分以及朗县和米林县的一部分,无比美丽富饶。下午4点,我们站在沙玛村的观景台上向南极目眺望,目力所及,只有层层青山,汤汤察隅河,瓦弄还远在20公里之外,在历史的云烟深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会沿着喜马拉雅山麓继续西行。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吴艳)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