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以及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从历史方位看,青海历来是戍边守关、经略西北、治藏安疆、维护统一的战略要地。从地缘区位看,青海是沟通我国西北西南的枢纽,是保障进藏入疆物资安全、遏制“藏独”“疆独”的战略要地。从民族文化与宗教看,青海属多元文化汇集地、多种文明叠合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微缩景观,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从生态禀赋看,青海处于世界“第三极”腹地,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乃至亚洲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紧扣民族工作主线,开创性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既是青海光荣历史传统的代代传承,也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现实担当。
所有工作要向主线聚焦。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要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把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青海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资源接续储备地,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地。要坚持以维护政治安全为统领,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护好“三江之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安全需要发展,发展必须安全,要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在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讲大局、担重责,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发展好,带动群众增收。坚定不移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多研究利长远、增收入的发展新思路,覆盖教育、医疗、就业、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等全要素领域,聚力探索协作新路径、谱写共赢新篇章。
全面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嘱托,聚全省之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海样板”,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市州和80%以上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体制,实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财政奖补机制,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标考核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建立“精准施策、精耕细作、上下联动、全域创建”的长效机制,形成全民共创共建共享局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和认识青海文化遗产价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海力量。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务,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挖掘整理、研究宣传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经验,依托丝绸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等,打造民族团结进步走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青海示范”。
【作者系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教授】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