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合影。 辽宁师范大学供图
4月27日至28日,“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任务与新使命”专题研讨会在大连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资助,以“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为主题,由国民族史学会与辽宁师范大学的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渤海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烟台大学、大连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等40余家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由开幕式、主旨发言、分论坛研讨和闭幕式四个环节构成。大会开幕式由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玉君主持。
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姜凤春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兄弟单位长期以来的守望相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民族史学会一直以来的鼎力支持表示崇高敬意。姜凤春详细介绍了辽宁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以及民族史领域的特点与优势。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下,党和国家锚定大局,启动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近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辽宁师范大学有充分的能力、独特的优势和坚定的信心,在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民族史学会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民族史“三大体系”的构建,全面而生动地诠释中华民族发展史。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必将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在致辞中对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赵天晓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当前中国民族史研究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任务与新使命,就是要为理解和处理当前中国式现代化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理解和回应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任务与新使命的行动纲领。新时代的中国民族史研究,既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开展民族史研究,勇于同错误观点做斗争;又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史实证研究,夯实民族史学科发展的根基;还要进一步深化多学科合作,提倡民族史与其他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
主办方领导致辞后,举行了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基地的揭牌仪式。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姜凤春与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二级巡视员刘元如共同为2023年底入选第二轮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名单的辽宁师范大学基地揭牌。
此次研讨会主旨发言分四场接续进行。
第一场主旨发言由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主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辽宁师范大学前校长朱诚如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小甫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崔明德教授分别作了以“坚守历史唯物主义民族史观:国家统一与民族交融——回顾白寿彝先生在首届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用历史唯物主义深入研究中国民族史”“寻根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的主旨报告。
第二场主旨发言由大连民族大学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包和平教授主持。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主任李大龙研究员,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鸿宾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杨军教授分别以“‘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突厥表征的胡汉族群之关联”“契丹共同体的形成与契丹建国前史”为题作主旨发言。
第三场主旨发言由辽宁师范大学刘贵福教授主持。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刘晓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杨文炯教授,大连民族大学国家民委蒙古国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教授分别以“《蒙古直理吉氏家传》所见晏氏家族记忆与民族认同”“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意义”“巴尔虎人驻防东北三省之踪迹”为题作主旨发言。
第四场主旨发言由辽宁师范大学秦海滢教授主持。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田敏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彭丰文研究员,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执行主任、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穆崟臣教授,分别以“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思考”“加快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驿路’与‘国家化’:论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丝绸古道”为题作主旨发言。
大会主旨报告聚焦民族史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重要性,深入阐述寻根文化、“大一统”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史的内在关系,揭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系,挖掘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史实,探讨当前在学界备受瞩目的中国民族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等问题,体现了权威专家与资深学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前瞻性学术眼光。
在分论坛环节中,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阐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东北边疆与民族研究”“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多样化探讨”四大主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学术研讨和对话。这些讨论不仅凸显了中国民族史研究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展现了新时代民族史研究的广阔前景。
闭幕式上,沈阳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杨小梅教授、山东航空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院张新朝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鄢国盛副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庄声教授分别代表四个分论坛向大会作汇报总结。
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执行主任、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穆崟臣对与会学者的精彩发言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此次研讨会为民族史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和拓展研究维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首先,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全面而深入地解读中华民族历史,从而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要加强跨学科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以更全面地把握民族史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最后,应重视培养新一代民族史研究者,确保民族史研究在新时代能够持续取得突破和发展,实现代际传承。
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彭丰文研究员作总结致辞。她表示,本次研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展开深入研究,集中探讨了时代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基础问题。研讨会扎根于历史基础研究和理论问题研究,特别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等重大现实课题,展现了学者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前瞻性的学术视野。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杨智国主持了闭幕式。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辽宁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省历史学会、辽宁省民宗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多方机构共同承办。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更加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作者简介:吴东铭,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基地秘书长、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武霞,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编辑:牛锐)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