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摄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连日来,代表委员们认真审议和讨论报告,畅所欲言、履职尽责。“暖心”“给力”“提气”,成为代表委员间交流的高频词。
“暖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今年的报告中,一系列民生实事“清单”回应多群体、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这份报告“关乎你我”“温暖人心”。
“报告既交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成绩单,又发出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员令。”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教育局招考中心主任关芳芳说,“人民政府为人民,报告中提到的关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等政策举措,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报告提到,‘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这正是我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探索的方向。”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高兴地说。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出京考察就来到延安,在高桥镇南沟村详细了解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今,桥镇村村民发展科技种植、科技养殖,还准备完善农产品线上销售链条,“我们要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樊九平说。
“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报告中这句话,令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冯春林印象深刻。在履职调研中,冯春林注意到,武陵山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出现了各县市区二三产业较弱、就业吸纳能力不强等问题,农民转变成市民过程不是很顺畅。为此,他提交了关于支持武陵山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提案,从加大搬迁群众就业扶持、解决新增人口住房困难、强化街道社区组织机构等方面提出系列建议。
“报告提出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等,这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我激动不已。”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副主任医师木合拜尔·阿布都尔表示,每项政策的落实都将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便利、福利。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3年重点工作时,特别提到了甘肃积石山地震的抢险救灾工作,还部署了今后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让我深受感动。”全国政协委员、积石山县居集镇深沟小学教师马晓丽说,“我们将感恩奋进,在党的带领下,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改善集中住房条件,提升学校、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把日子过得更好!”
“给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
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成绩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说,她于2023年参加由全国政协民宗委组织的赴广东省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切实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这个数字令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福贡县政协副主席韦昌倍感振奋。2020年,福贡县各民族圆了“一步跨千年”的脱贫梦,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报告也着眼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
报告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这让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地力下提·帕尔哈提印象深刻,“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的繁荣发展,是新疆非遗保护传承取得丰硕成果的见证,也是文化润疆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
“报告提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列出的任务清单里包括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让我们文博工作者很受鼓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说,通过“向后看”,从历史中、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向前走”的力量,增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世界风云激荡中站稳脚跟。
在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卢丹的服饰吸引了许多目光。“我身上的‘布依新装’代表着贵州人的追梦奋斗,我把家乡最美丽的服饰穿到两会上,把群众的心声带到两会上。”卢丹说,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提气”:团结起来,不懈奋斗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接连几天的代表团分组审议、各界别小组讨论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代表委员们发言的“高频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长远之策、固本之策,对于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具有定向引航的重要指导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冠梓说。连续两年,他提交的提案都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大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有关,“我们有责任深入挖掘中华历史文化内涵,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为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作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报告谈民族工作言简意赅,指明了2024年民族工作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时代内涵。”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民宗委主任高炜表示,“我们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民宗委主任杨光表示,重庆将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表示,“在边疆民族地区,我们时刻谨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如今,‘我们都是一家人’成为了各族学生的共识。”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