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丨都是一家人
来源:中国民族报 希帕古丽·玉苏普 发布日期:2024-01-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说:“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正是这群优秀的年轻人,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来自新疆且末县,一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天边小城”。小时候,由于学校缺老师,且末县教育相对落后。2000年,河北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告别母校和家乡,奔赴且末县教书育人,为祖国西部建设发展奉献青春。此后,河北保定学院每年都有毕业生背起行囊远赴西部。

  “那里的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我的启蒙老师侯朝茹只为这句话,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从河北登上西行的列车,扎根祖国大西北,把青春奉献给新疆。她站在三尺讲台上,为渴望通过学习知识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孩子们传授知识。

  刚到且末时,因为不适应极度干旱的气候,支教青年们嘴唇干裂,甚至流鼻血,一年多达200余天的沙尘天气令他们苦不堪言。但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小胡杨”们。

  侯老师经常跟我们聊天,描述河北的风土人情,让我们对河北产生了无限向往。后来,我高考考上警校,来到河北追寻新的理想。

  第一次离开家到陌生的大城市,离开亲人和朋友,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我有些担忧。但当我想到那一批批去边疆支教的年轻人,面对那么大的难题都没有退缩,同样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当我踏进警校的第一天,我的顾虑很快被打消了——和蔼的师长、热情的学长学姐、友善的同学,让我忘记自己是异乡人,仿佛在家门口上学般亲切和温暖。

  如今,我面临毕业,即将从老师手里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为了拿稳这个“接力棒”,大学期间,我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练就过硬本领。未来,我要汲取榜样的力量,承担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作者系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本文系河北省“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主题征文获奖作品,有删改。)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