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玛·柯孜尔亚(左一)与学生交流。 “56度中南”工作室供图
“开展心理辅导、朋辈互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验课堂,还要准备家访……”走进中南大学毓秀楼的“56度中南”工作室,主持人帕提玛·柯孜尔亚正为即将到来的寒假做准备,“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好规划。”
中南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万余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10%,新疆籍、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约占1%。作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6度中南”工作室是学校的“金字招牌”,每年都吸纳百余名新生加入,不仅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平台,更是各族学生温暖的“家”。
一颗朴素的初心
帕提玛出生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由于父亲的工作变动,她与家人几次辗转搬迁,由此与许多不同民族的朋友结下了深厚情谊。
2007年,帕提玛考入中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由于学习基础与同学存在差距,她常常挑灯夜读,老师和同学对她十分关心,帮她补习功课,关心照顾她的生活。在学校,帕提玛深刻体会到了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情,对老师、同学的帮助感激在心。
帕提玛本科毕业后,选择留校担任辅导员。“我的经历是我的财富,我更了解来自边疆学生的心路历程和需求,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帕提玛说。
2015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帕提玛成立工作室,从零开始筹建团队、探索工作模式。工作室从辅导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开始破题,组建了朋辈互助荟,积极动员成绩优秀的学生报名参加,对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来自偏远民族地区的学生,展开多形式、精准化的学业辅导。
2014级学生张祁是朋辈互助荟的第一名志愿者。“帕提玛老师提出的朋辈互助的想法得到了很多老师、学生的支持,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加入者越来越多。”
帕提玛带领以学生党员为骨干、各民族学生参与的志愿团队,根据学生情况,制定辅导计划,让志愿者和少数民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一段时间之后,参加辅导的学生进步明显,自信心也大大增强,逐渐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
2019年,为更好凝聚团队力量,帕提玛主动提出将工作室更名为“56度中南”工作室——“56”代表56个民族,“度”代表温度、温暖,寓意“各民族师生在温暖的中南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发光发热、共同成长进步”。
如今,工作室已经拥有了9名专职骨干老师、上百名学生干事,设有同心文艺荟、双语志愿服务团等多个分队,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求职中的问题。
一间有温度的工作室
哈纳提是中南大学2012级学生,毕业后在学院辅导员岗位工作,于2022年正式加入工作室,负责朋辈互助荟等相关工作。“我在上学的时候得到过帕提玛老师的关怀,如今加入工作室帮助学弟学妹们,可以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工作室的9名专职骨干老师中,像哈纳提一样从学生成长为辅导员的共有6名。开头脑风暴会、细分工作计划、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帕提玛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除了手把手对老师们进行日常培训外,还带领团队探索更有效的工作举措。
“学生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在大学校园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而我们工作室致力于给学生们提供帮助,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家庭。”帕提玛说。为了更好地走进学生们的内心,工作室老师们常常深入宿舍、食堂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帕提玛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以便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我曾经带过一名‘逆袭’的学生。他刚入学时成绩不好,但非常喜欢足球,我就从足球入手与他拉近距离,帮助他提高成绩,后来他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哈纳提说,工作室对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以心交心叩开了孩子们的心扉。
走访家庭困难的学生,是工作室每年假期计划表上雷打不动的安排。
“去年暑假,我去新疆伊犁学生小阿家进行家访,她80多岁的爷爷热情地接待了我,拉着我的手一直道谢。”帕提玛说,与学生家长促膝而谈,聊聊学生的成长,讲讲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捎去学校的温暖关怀,让家长十分安心。
多年来,工作室老师家访的足迹遍及各地。帕提玛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学生的电话和家庭地址,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名字上还作了标记,表示需要“额外照顾”。“这些年的家访,我见证了新疆的变化。从前家访需要从火车换到汽车,甚至还得步行一段时间才能进村,如今新疆的道路平整通畅,去再偏僻的地方都不用频繁更换交通工具,学生家中的陈设和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了。”帕提玛说。
“今年寒假,我们计划去10名同学生家中家访,打造家校情感联结的纽带。”工作室辅导员艾博塔说。
不断延伸的课堂
56个民族56朵花。不同地域、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如何促进大家交往交流交融,是工作室老师们思索的更深层次问题。
为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工作室建设了近百平方米的“民族团结进步之家”,添置民族团结类图书与资料、布置民族团结活动视频展播与照片墙等,组织开设文化小课堂,从陶艺、剪纸、舞蹈,到诗词、书法、国学课堂,用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滋养学生的心。与此同时,工作室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晚会、民族团结运动会、共植民族团结纪念树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增进交流、促进交融。
“不仅让学生玩在一起、学在一起,还得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帕提玛深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023年11月,工作室打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验课堂面向全校学生开课。
体验课堂采用“参观+讲解+体验”的模式,以民族团结进步之家、同心舞蹈室等为载体,结合VR、AR等技术,展现书法之美、服饰之美、民俗文化之美等,引领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每天,体验课堂都会迎来数十位参观者。
2022级学生巴和卓力是体验课堂的学生讲解员,前不久,她刚刚为班级同学进行了一场讲解。原本有些内向的她,经过培训后表达十分自如。“在讲解结束之后,班级同学还一起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觉得十分有收获。”巴和卓力说。
在课堂以外,工作室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新媒体工作室、双语志愿服务团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成长的机会。工作室牵头创建的“同心创未来”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中,65个团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持续开展写作能力提升培训,8人获湖南省民族团结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新媒体工作室指导学生创作正能量原创微视频、微图文800余条,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工作案例类一等奖。工作室志愿者为政府工作部门及在湘新疆籍、西藏籍务工人员提供双语志愿服务超3000小时。
常参与志愿服务的2021级学生海迪且说:“在一次次沟通交流中,大家增进了情谊,看到各族同胞在长沙幸福地生活,我也收获了满满成就感。”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