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重庆市民族中学举办的军训汇报表演上,优秀学员切吉惹伍上台领奖。台下,一位两鬓斑白的女性欣慰地鼓掌。她叫谢彬蓉,是以切吉惹伍家长的身份受邀参加活动。
除了切吉惹伍,还有许多在重庆上学的大凉山孩子,把谢彬蓉视作亲密而尊敬的家长。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她曾经教过的学生。
谢彬蓉来自重庆,1993年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参军入伍。2013年,已是空军大校的她转业后自主择业,只身前往大凉山支教。
“我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回到家乡当了小学教师。”谢彬蓉说,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有两个梦想:从军、从教。
2014年初,谢彬蓉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一所民办学校。起初,她只打算完成一个学期的志愿服务。然而,首个学期期末,她在乡中心学校监考时发现,许多学生的试卷上有着大片空白,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谢彬蓉当即决定留下来。
2015年,谢彬蓉来到师资匮乏的美姑县扎甘洛村教学点。当时,村里没有硬化路,上山的道路在雨后泥泞难行,一侧靠着悬崖。心惊胆战地坐车颠簸了好几个小时,谢彬蓉才来到山上的村里。到了目的地,她发现教学点是一间土坯房,只有她一个老师。她住的另一间土坯房,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还是厨房。
艰苦的环境,难不倒这位曾在内蒙古边远地区驻扎20年,并成为高级工程师的女军官。但孩子们常常不来上学,着实让她头疼。
在彝语中,“扎甘洛”指牛羊走过的路。长期以来,村民以放牧为主,但山高地少,孩子们常需要把牛羊赶到远处放牧,然后去上学。“他们常常迟到,渐渐地也就不愿意上学了。”谢彬蓉说,她只能挨家挨户走访,从羊群里“抓”孩子去上学。
吉克阿果便是其中一个。她聪明能干,学习很好,但要去放羊,经常无法上课。有一天下大雨,谢彬蓉去山上找吉克阿果回校。因为心急,谢彬蓉在泥泞中摔倒,这一幕被躲起来的吉克阿果看到。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旷课。为了不耽误家务,她背着弟弟一起上完了小学六年级。此后,在谢彬蓉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吉克阿果顺利完成了初中、职高学业,并考上大学。
在谢彬蓉看来,只要能让孩子们多学知识,自己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支教期间,谢彬蓉不仅没有工资,而且自掏腰包购买文具、书籍。为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她督促孩子们刷牙、洗脸和洗衣服……为了这群孩子,她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情感。
10年来,谢彬蓉把一个又一个孩子拉回课堂、送出大山。在她和其他支教老师的影响下,当地村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更加支持孩子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如今,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大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里的道路变好了,老学校那边,住土坯房的村民都迁到新村集中点去了,那里通水、通电,非常方便!”谢彬蓉说。
今年9月,扎甘洛村教学点撤点并校,学生集中到新建的中心校上学。谢彬蓉结束了驻点支教任务,回到重庆。那些走出大山、来重庆上学的孩子,一到周末和节假日,谢彬蓉就会把他们接到家中,为他们做饭,一如当初在扎甘洛支教时那样。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