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大一统思想如何孕育、发展、历久弥坚?各民族何以团结融合,多元如何聚为一体?如何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带着这些期待,10月24日,湖北省民宗委组织全省民宗系统干部近60人赴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伟大成就。
展览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用文物古籍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为观众铺展开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
展览通过“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3个单元,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1500余件文物古籍佐证,生动讲述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大一统思想如何孕育、发展、历久弥坚,深刻阐释各民族何以团结融合、多元如何聚为一体,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和丰富实践。通过观展,全体同志接受了一场沉浸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物古籍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文化血脉的“甘泉”。在“大一统”展厅,由珍贵古籍组成的“花瓣墙”、象征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集大成的“集思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恩施州利川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牟春华认为,通过实地观展,深刻领会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切联系,更好发挥文物古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叙事体系、话语体系,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发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大交融”单元从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3个方面展现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壮大的脉络和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展览使我感到非常震撼,展出的文物和古籍,无不诉说着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精神相通。”黄石市民宗委副主任邓剑深有感触地说。
头顶古星空图,脚踏中华文明之河,“大团结”单元展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湖北省民宗委人事处副处长陈世娟激动地说:“通过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担当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神圣使命,主动作为,将学习的感受与收获转化为干事创业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强大动力。”
从“大一统”到“大交融”再到“大团结”,每一件文物古籍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湖北省民宗委民族宗教关系协调处四级调研员依拉木江深有感触地说:“我从小就对乐器特别感兴趣,‘铜鼓同心圆’装置聆听各民族的音乐交响,让我领略到各族人民同心同向创造美好生活的景象,深刻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感受各民族共同开拓的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的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共同培育的伟大精神,深切体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据悉,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旨在让观众深刻领会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切联系,更好发挥文物古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叙事体系、话语体系,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发声。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