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11日至12日,民族地区州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召开。会议期间,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与参会自治州主要负责同志座谈。特摘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新时代红色地标。新时代10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进而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
突出抓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环节”。率先在全省制定《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提升工作指南》,加强常态化动态监测,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探索设立总规模逾5000万元的防返贫致贫专项救助保障基金,兜牢兜实防返贫底线。
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发展经济,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航空起飞、高铁入境、高速成网”的大交通格局成为现实,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巩固促振兴,抓发展促和谐,加快创建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示范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推广运用“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农户的户情信息管理系统,2022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926户4581人,对全州1.46万户6.97万监测对象“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特别是应对疫情影响,制定出台巩固脱贫成果27项、促农增收15项措施,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9860元、同比增长13.3%。
狠抓产业增效就业增收。坚持把60%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大抓种植业结构深度调整和牛羊全产业链发展,推广特色种植172万亩,牛羊饲养量分别达110万头和1000万只,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5个,引培农业龙头企业122家,新引进山东惠发食品加工、明胶生产、智慧养殖芯片制造等产业项目。强化就业扶持,去年输转劳务58.37万人、创收150.37亿元,乡村就业工厂和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4.07万人,新投入创业担保等贷款58.94亿元,扶持群众创业发展。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的殷殷重托,以“绣花功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州13个县市、606个贫困村提前一年摘帽退出,10.38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取得“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
我们制定《阿坝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建立“1+1+37”政策衔接体系,健全“四级书记抓振兴”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全域合力促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投入衔接补助资金38.56亿元,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短板,实施厕所革命、庭院治理、村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四大行动”,完成78个省级重点帮扶村巩固提升和32个乡镇、145个村“三家园”示范工程建设。财政支出的70%用于民生建设,深入推进15年免费教育扩面提质,扎实抓好“健康阿坝”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州地处甘青川三省接合部,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力培育优势产业过程中,甘南州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首位产业谋划推动,做美生态、做活文化,做实基础、做优服务,做大景区、做强品牌,高标准建设覆盖8县市的文化旅游标杆村17个、覆盖97个乡镇的全域旅游专业村103个、覆盖90%自然村的生态文明小康村2341个,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3000余家,引导支持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开辟了多元化增收渠道。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农牧产业,坚定不移走“全域无化肥、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甘南牦牛、藏羊、中藏药材、高原夏菜等绿色有机农特产品走俏市场,销售价格高出同类产品30%以上,实现了农业增效、群众增收“双提升”。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情厚谊,跨越千山万水、浸润千家万户。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启动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12.7万人。认真落实“监测、包保、暗访、调度”四项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全州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8541元,同比增长14.39%,累计消除返贫风险5741户22912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成功举办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怒江“以工代赈”打造群众增收“新引擎”有关经验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上予以推广。
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先后谋划实施26个“三年行动”,分季度制定经济稳进提质工作方案,积极谋划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口岸经济,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绿色能源、百亿绿色铅锌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为云南省第一,其余主要经济指标位于云南省前列。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2021年,习近平总书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了产业“四地”建设重大战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带动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建设。
我们探索出“拉格日模式”生态畜牧业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天然草场牲畜有机认证、牦牛藏羊原产地质量追溯、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四个全域覆盖,成功打造国家和省级产业园区4个,建成牦牛、藏羊等“四个万头”规模养殖基地和青稞、油菜等“四个万亩”特色种植基地,全州农畜产品市场主体达到2357户。雪多牦牛、欧拉羊、泽库羊、河曲马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泽库羊被评为全国十大优异畜禽种质资源之一,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0%。培育“两品一标”产品109个,注册品牌商标1515个,农畜产品年输出量达到3.4万吨、销售额突破17亿元,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在培育精神高地中增进文化认同。大力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可可西里坚守精神,深入开展“四爱三有”“三热爱”“文化润心、文化聚心、文化暖心”等主题活动,推进红色谱系玉树系谱建设,打造“红色索加”等25个党性教育基地,广泛凝聚起“三面一线”团结奋斗的正能量。
做实“创建八进”“京玉合作”等措施,特别是今年举办的“三江源·北京情·中国心——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境内外媒体刊发报道1000篇次,全平台阅读量近5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州创建全国文明乡镇(村)、单位和校园23个,先后有50多人登上国家级光荣榜,涌现出治多县东周才仁、赛西陈文等挺身救人的优秀青年。玉树州跻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盛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十四五”以来,伊犁州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伊犁州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开展《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等白皮书宣传教育,打造伊犁将军府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创作了《解忧公主》《伊犁河》等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民族团结的文艺作品,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营造社会氛围,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阐释相结合,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339场次,集中轮训科级及以上干部1万余名,开展宣传活动17.2万场所次。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2022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2家、自治区级示范单位36家,州、县、乡三级创建达10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州坚持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干壮枝繁”行动,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探索建立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建成30个主题广场、特色长廊和特色游园。充分利用延边革命老区资源,打造22个“红色打卡地”、3条红色教育线路,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着力提升少数民族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以语言文字相通促进心灵相通、文化相通。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形式和方法,搭建“红太阳照边疆、疆润花开石榴红”特色载体,落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之根。通过抓支部整顿提升组织力、抓教育培训提升战斗力、抓集体经济提升发展力、抓乡村治理提升形象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抓手,广泛开展“听讲帮办”四字活动,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全面激活动力,激发民族团结之魂。创新开展城镇精致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倡导、法治教育普及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展现新风貌、提振精气神、激发新动能。特别是“村BA”“村超”火爆出圈,网络曝光量超450亿人次,“村BA”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村超”被誉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编制完成751个发展类村庄规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升级,创新开展“庭院十改”“村庄八治”行动,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临夏召开,目前村组道路硬化率100%、61%的乡镇通二级路,完成生态、地灾搬迁8587户、清洁取暖改造1.56万户。
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抓夯基固本,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在36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1.3%,评定乡土人才2万名,选派1367名科技特派员、农业专技人才开展上门服务。抓内生动力,创新开展干部“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和群众“说变化、感党恩、爱家乡”活动,全面推行村民知情大会、“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抓文明乡风,坚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近年来,迪庆州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党建不断加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能力不断提高。深化“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推广“积分超市”等行之有效的做法载体,常态化开展“一日一播报”“一日一说法”“一周一访谈”,不断深化“管脑子”的工作。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资助政策和高原农牧民子女生活补贴等政策,保持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先后开展5轮以民族团结、感恩奋进为主题的感恩宣讲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凝聚起各族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团结奋进力量,促进各族群众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近年来,德宏州全面推进千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创建国门党建、“红旗飘飘”工程、“10联户”等党建品牌。在党的旗帜下,德宏各族儿女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州内“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一步跨千年”、整族脱贫。全面打响农民增收攻坚战,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9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496元。57个抵边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着力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在全国率先试点形成“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经验,构建管边控边新格局,边境疫情防控实现“零外溢”“零死亡”,被国家工作组评价为“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造守牢“五道防线”,推行“网格化+双积分”制,边境村人人成为“放牛也是放哨、耕地也是值守”的守边卫士。边境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在全国推广,边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州坚持以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扛起主体责任,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建立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机制,出台《抓党建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建考核、意识形态责任制和政治巡察内容,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必学、领导干部必讲、党建述职必述、绩效考核必考。
健全“四级书记”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融入“千里边关党旗红”特色品牌,融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坚持把边境村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大力实施边境村建设三年行动,每年投入9500万元用于扶持边境村产业发展,引导优势资源和项目向边境县城、节点村镇集聚,特色产业链条向抵边乡村延伸,努力打造千里边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近年来,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纲举目张抓落实,千里边疆呈现“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美画面。
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双版纳着力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图景中。开展雨林修复、亚洲象保护、城乡绿美等行动,森林覆盖率81.34%、居全省第一。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部为优良,创成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成为世人心中的“象”往之地。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近年来,黄南州牢记“国之大者”,以守护中华水塔和黄河安澜的“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扎扎实实推进生态保护建设。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营造林、草原生态修复、义务植树达到94.47万亩,2021年以来投资13.24亿元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退牧还草、重度退化草原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黄南州黑土滩治理和草地生态修复走在全省前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州县责任清单,全州环境空气优良率连续保持全省前列,境内黄河、长江流域地表水二类水质和各县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100%。
按照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大要求,黄南州及泽库县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大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在偏远乡镇配置40台垃圾焚烧炉,基本实现偏远乡村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全覆盖,建成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厂(站)6座,覆盖29个村,日处理能力1425吨,收集处理率达到11%,河南县被授予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增进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成功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并与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建立落实联席会议、项目联审、联合考核、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颁布实施《玉树藏族自治州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4项地方性法规,成立“青南地区”首个生态法庭,创新“民兵+生态管护员”、人兽冲突保险基金补偿等机制,生态法治意识全面提升;深入实施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90%的乡镇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83%的村做到了垃圾分类回收;23万农牧民享受到草原奖补和燃料补助等政策,3.1万名牧民“放下牧鞭、挎起相机、拿着工资”当上了生态管护员;探索实施特许经营,举办首届“野生动物摄影大展”,生态资源正在变成群众的“幸福不动产”。
玉树州将以生态护民心,以发展赢民心,“一揽子”推进绿色农牧、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美丽城镇、民生保障等联动融合。以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抓手,自觉主动推动园区内外的生态治理,深入挖掘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红色价值、民生价值,用国际标准把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个标杆树立好,让更多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