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双柏县围绕“实、融、特、旅”四字做文章,从强化非遗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传播普及、合理利用等入手,切实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利用。
围绕“实”字做文章,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完善《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管理及经费补助办法(试行)》。每年开展国家、省、州、县四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及培训,县财政每年保障资金28.8万元,对考核合格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每人2400元的传承经费补助。
围绕“融”字做文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获得国家、省、州资金支持,先后投入5600多万元,建设老虎笙保护利用设施、排练场及查姆文化展示中心及“彝族老虎笙”“彝族大锣笙”“彝族火把节”“查姆”“彝族小豹子笙”“彝族堆绣”等一批传习所、传习广场,建成非遗展厅、毕摩文化展厅等95个展厅。以“彝族大锣笙”文化为主的李方村被评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目前,全县有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州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县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5个,有州级非遗传习所4个、县级传习所5个。
围绕“特”字做文章,强化传播普及。结合虎文化节等节庆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充分利用“三馆一站一室一所”等文化阵地,开展非遗培训、展览、展演、体验、讲座等活动。建设非遗校园传习基地1个,开设特色课程。由非遗项目小豹子笙、花鼓舞原生舞蹈改编的《传承之鼓娃豹娃》获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铜奖;国家级非遗项目“打陀螺”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金奖;创作演出的《老虎笙》《查姆》等优秀作品多次荣获“山花奖”“彩云奖”“群星奖”等大奖。传统音乐“三月六”等6个项目入列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名录,其中,双柏县《查姆》古籍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
围绕“游”字做文章,强化合理利用。探索非遗进景区、农旅融合等非遗项目开发新模式,推出白竹山茶研学体验游等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开发新厂火腿、邦三红糖等一批非遗特色旅游商品,设计一批以老虎笙等非遗为元素的文艺创作和文创产品。举办“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了非遗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双柏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代表性传承人5人;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传承人19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2项,传承人117人。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