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份,汉、藏、回、土、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民族自治地方面积达98%,是我国除西藏外最大的藏族聚居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青海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对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青海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班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9年,青海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2020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印发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决定”“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把青海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青海省还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启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是青海提升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位推动‘五个示范省’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青海向世界展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优越性和民族工作光辉成就的重要载体。”班果说。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树在青海根深叶茂。青海日报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近年来,青海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全省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在全国首创民族团结专项考核、动态管理、第三方评估、专项奖补等机制,率先成为所有市州和80%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省份,走在全国前列。
如今,行走在青海,处处能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迸发出来的思想引领之力、示范带动之力、全民共创之力,处处能看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和谐氛围。
如何继往开来、创新提高,谱写“示范”新篇章?班果一直在思考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的短板在哪里。
通过调研,班果认为,“短板”主要是:一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待提升;三是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奖补资金还有困难;四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亟待支持。
为此,班果建议,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切块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族地区、民族工作任务重的省(区)实施一批有影响力的“富脑子、聚人心”项目;上级部门重点在业务指导、培训教育、创建名额、经费保障、创新举措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中央媒体等加大对青海民族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内容的宣传;从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中设立专项并提高比例,推动东中部地区与青海省民族地区双向交往交流交融。
(受访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