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疆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2-12-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在京召开新时代新疆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的学者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许建英认为,新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取得了积极成效:政策沟通不断加强,互联互通效果显著,口岸经济发展迅速,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引进来”“走出去”项目,与周边国家经贸结构持续优化,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要进一步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熊金武认为,新疆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提升新疆与内地市场协同性,提高要素流动性和经济上的协同性,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发挥好新疆在中亚、南亚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平台。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还需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发力,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会学者认为,拓宽新疆现代化发展路径十分重要。石河子大学法学院院长高卉通过对北疆游牧社区“骆驼奶店”和“林下养殖”两个产业项目发展过程的梳理和对比分析,得出三点思考:第一,社区环境与产业项目密切关联,产业项目的成败受社区环境的影响,包括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类型、牧民掌握的日常技术等。第二,技术作为人与环境互动的直接方式,不仅塑造了人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秩序和文化形态,而且对产业项目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三,“环境知觉”指对环境产业项目的感知,但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部分牧民通过改进林下养殖项目获得成功,体现了随着定居社区的建立和当地旅游发展带来社区环境的变化,逐步改变了当地传统的游牧经济文化。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富强提出,南疆社会是典型的农村农业社会,提升南疆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应从用好对口援疆等政策、加强法治思维、提高南疆干部群众参与现代化积极性、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等方面着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疆治理现代化要注重人文层面的现代化,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彭无情认为,新时代新疆治理现代化包括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针对提高新疆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他提出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牛玲玲提出,从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的历程演进看,党的领导具有方向性和领导性作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我国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新疆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提高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编辑:李翠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