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9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了4场集体采访,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来自民族八省区的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说出了边疆各民族的心声,回应了边疆各族人民的期待,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加快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沿边开发开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集体采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10月18日下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首场集体采访。内蒙古代表团新闻发言人,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出席采访活动,介绍了内蒙古代表团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在回答记者提问。
黄志强介绍说,几天来,内蒙古代表团认真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10年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内蒙古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把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氛围搞得浓浓的,把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劲头鼓得足足的。
在回答记者关于新能源发展的问题时,黄志强说,内蒙古发展新能源得天独厚,“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自治区将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追风逐日”、前景无限,一定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鼓得足足的。”黄志强说。
10月19日下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集体采访。广西代表团新闻发言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介绍了广西代表团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团讨论时重要讲话精神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孙大光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了“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最精准的解读、最权威的辅导。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以实干实绩实效回报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怀厚爱。
在回答“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的提问时,孙大光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这片热土始终念兹在兹、寄予厚望。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领袖嘱托,感恩奋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新时代壮美广西一定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回答记者关于开放合作的提问时,孙大光简要介绍过去十年广西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突出成效,以及“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这对广西是重大利好。广西将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战略牵引性工程抓紧抓好,持续深入实施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等四大行动,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通过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10月19日晚,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集体采访,西藏代表团发言人、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庄严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庄严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亲自为西藏工作谋篇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2021年7月亲临西藏视察,为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代表们一致表示,一定结合实际,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确定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奋力谱写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西藏代表团发言人、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庄严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围绕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开展情况,庄严说,西藏自治区党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2021年11月,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将“四件大事”落实到“四个创建”的具体行动上。
一是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工程等“四大工程”、美丽边疆同心守护行动等“六项行动”,各民族亲如一家,犹如茶和盐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二是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复兴号”飞驰高原,川藏铁路全线开工,西藏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三是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注重以法治化思维和法治化方式,深入实施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也更清新。
四是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守边固边工程,建成了624个边境小康村,边境各族群众有房住、有事干、有钱赚,腰包鼓、劲头足、生活幸福,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热情空前高涨。
10月19日,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四场集体采访时,云南省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省委副书记石玉钢介绍云南团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石玉钢介绍,连日来,云南省代表团全体代表认真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代表们完全赞成、坚决拥护这个报告。大家一致表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化一项教育,这就是“心向北京、拥护核心”;推进一项活动,这就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让忠诚成为云南党员干部最鲜明的品格,让4700万各族人民成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让彩云之南成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袖光辉照耀的地方。
云南省委副书记石玉钢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对于下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何打算和安排,石玉钢说:“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与全国一道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兑现了‘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石玉钢列举了一组今昔对比数据后说,云南的脱贫人口和易地搬迁人口都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大、任务重。
“一切围绕农民增收、一切为了农民增收”,石玉钢介绍,云南将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让每个脱贫户都有两个以上的产业、每个脱贫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生产技术;坚持近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深化中央定点单位的帮扶和沪滇协作。同时,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10月19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集体采访,贵州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介绍了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卢雍政介绍说,贵州代表团39名代表,肩负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和185.5万名党员的重托。连日来,全团上下沉浸在热烈、深思、感悟、奋进的讨论氛围中,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反映了全体党员的心声、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擘画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影响着人类命运的美好未来。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卢雍政介绍,贵州在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发展大数据方面,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8个全国“东数西算”的枢纽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贵州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绿色经济的占比达到了45%,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2.12%,有30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成果列入了国家推广清单。绿水青山正在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下一步,贵州将持续擦亮大数据和大生态两张名片,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一是深挖数据的“钻石矿”,大力壮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持续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培育信息技术服务的产业集群。二是用好绿色“不动产”。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山地产业和生物科技。同时,以文旅融合为根本,文化科技融合为方向,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卢雍政还介绍了贵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的安排和打算。首先要做好巩固和衔接的工作,防止规模性返贫。在此基础上,念好“富、美、安”三字经:一是发展乡村产业“壮体”,用好贵州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做好宜农、宜工、宜游等不同特色的产业文章。二是推进乡村建设“塑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保护和利用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三是加强乡村治理“铸魂”,把自治、德治、法治结合起来,加快移风易俗、加强乡村治理,留住美丽安逸的浓浓乡愁。 (丛蓉 整理)
(编辑:萨玛丽剑)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