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左)给湘西土家族老人拍肖像。
用镜头记录湖南古村落是近16年的事。第一张照片是我2006年3月拍摄的。2011年后的10多年间,我跑了湖南省80多个县(区、市)的800多个古村落,拍摄了十多万张照片,将所到之处的地理环境、村落格局、建筑特质以及历史渊源、文化传承、风物风貌、生活场景,一一收在镜头里。
小时候,那些最初的记忆便是乡村老屋。出门有个小天井,过门槛是大厅屋、大天井,远处有大片的田野。村里有几十栋老屋,老屋之间是一条条石板巷。村后有一片古枫树,不远处有一条江,江上有座石拱桥。
时间过得飞快。世代留下的青砖黛瓦、马头翘角、天井堂屋渐渐湮没在现代建筑中,但童年里老屋的记忆总是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老屋有诗意般的栖居美感。走过潇湘大地许多村寨,远远望去,哪里有山有水有桥有古树,定会有古村或老屋。这种美除了依山傍水的独特自然环境之外,民居的整体布局、外部造型,包括设计装饰、甚至排水系统也很有讲究。
老屋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世界上最深刻的岁月,一是雕刻在脸上,一是雕刻在建筑里。那些留存在乡村的古老民居渗透着厚重的古风,老宅里的石刻、木雕、彩绘、檐画、楹联以及家谱、匾额,都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传承与延续。
老屋有远去的传说、动听的故事。一栋老屋,一段历史,一串说不完的故事。寒门学子踏着乡间弯曲的小路去赶考,于是有了“金榜题名”;人们迎亲嫁娶,在老屋里拜天地高堂,于是有了“洞房花烛”;功成名就后选择回乡,于是有了“叶落归根”。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几件人生大事,都与老屋有关。
湘东地区的古村老宅多是大格局、大体量、大聚落。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现有居民7000多人,明代的徐霞客当年曾描写它是“巨落”;郴州市桂阳县东成乡庙下村,保存明清以来的古建筑达200余栋;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至今保存1700余间房屋,200多个天井,60多条巷道;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涧岩头村周家大院,6栋独立大宅呈北斗形分布,坐落在三面青山的环抱之中,从空中鸟瞰,甚为壮观。
如果说湘东古村是一部厚重的书,那湘西古寨则是一幅多彩的画。湘西的人,无论是苗族、侗族、土家族还是汉族,都习惯把村落叫作寨子,把自己的村庄说成“我屋的寨子”。寨子里的建筑或傍山而建,或倚水而立,与大自然紧密相融,这种特有的建筑既吸收江浙、安徽和湘中湘东湘南地区建筑的元素,又传承湘西楚巫文化的历史遗风。“干栏式”吊脚楼,凤凰腊尔山地区苗族居住的“土屋”和怀化地区集经商与居住为一体的“窨子屋”,都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
在拍摄途中,我发现古村里不少老人一辈子都鲜有照片。有老人说,想拍张照片给子孙留个念想。于是,每到一个古村,我都要给80岁以上的老人拍照。回到长沙,把照片冲印出来,再寄给本人,或是亲自送去。十几年间,寄出的照片有3000余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寨阳乡坪朗村一位85岁的老人收到照片,她儿子打电话说老母亲看了照片,笑得半天都合不拢嘴。还有一位家住娄底市涟源市杨家滩的老人,从她96岁起,我每年都会到访当地,给她拍摄一张照片,一直拍到老人的百岁宴。那天,老人的家人专门把我请去,在宴会现场,又拍了一张肖像。
通过记录,我更加感受到乡村人质朴的情感。
湘西苗族妇女肖像。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黄寨村的侗家织锦。
2012年农历正月初四,作者用时6小时、行走15公里,来到曾经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唯一不通公路的寨子——凉灯村。
怀化市洪江市洪江古商城窨子屋俯瞰。
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龙头村围屋。
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学堂。
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老人在翻看族谱。
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步瀛桥。
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锦绶堂跳石桥。
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涧岩头村。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