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流淌着红色基因的民族高校,自建校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大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坚守学校立德树人的如磐初心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西南民族大学扎根在祖国大西南,是一所有传统、有历史、有底蕴的学校。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艰巨任务,流淌着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红色血脉”。
怀着一颗初心,70多年来,西南民族大学始终不忘因何而生、为何发展、因何而强,时刻牢记肩上特殊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始终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这是历史赋予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政治立校作为学校的光荣使命和首要职责,守立德树人初心,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觉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和使命自觉深植到各族师生的灵魂深处,确保各族师生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回答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问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西南民族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更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坚定不移地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顶层设计。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完成学位点、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设置,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全面调整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筹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及相关学科群。将藏学学院、彝学学院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整合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加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现着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教案讲义及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大力支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校本讲义编写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专题研究》课程建设。坚持面向新生开设“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必修课和“普通话”选修课。加强相关课程教学研究,认真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及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以激发学生思想共鸣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构建育人体系。构建新发展阶段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基石。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三维五度十育人”工作格局,即着力形成“点、面、体”三维各种育人元素作用充分发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文化全面养成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实施“五度空间”协同育人工程,有效贯通教室、学生生活园区、科研与创新创业、劳动和社会实践、网络新媒体;推进思政课创优、课程思政攻坚、心理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等十项重点任务,引导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服务家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使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培育优良师德。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优良的师德师风是教师自觉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学校独立设置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教师队伍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使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培养造就大师名师,开展“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师德师说专题教育活动,设立“立德树人”奖,大力宣传“把论文写在草地上”的周青平教授、长期研究敦煌吐鲁番学的王启涛教授等先进典型,带动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以亲身示范,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注重文化引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西南民族大学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功能,打造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月”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每年立项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项目,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奖。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设以学校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网络育人媒体矩阵,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持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孕育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文化氛围。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成效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成果检验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西南民族大学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于广大师生心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培养了大批牢固树立“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有力宣传者、忠实践行者,把一批又一批“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输送到祖国各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高质量的人才来源。
同时,学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利用学科优势,将学校的红色基因、优良传统和优势特色辐射出去,在推进西南民族地区和青藏高原牧区发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宣传者、国家战略的推动者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设者。
(作者为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