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延中 发布日期:2022-05-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把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真正植根各族师生心灵深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的目的所在。

  面向各族师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重大。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就不会偏;扎实推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部署和重点任务,民族工作就可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好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有利于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各族学生增强学习知识、提高本领的自觉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要时刻牢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根本遵循和主要任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基本经验,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为“十二个必须”,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强化国家观念,激发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把自身的理想志向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到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各民族之间具有血脉相连、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人、社会、中华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和动力。在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中,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牢固树立公民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自觉守法,把法律作为底线要求规范自己的利益诉求和社会行为。要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

  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抓住两大重点。一是在教育对象方面,要始终抓住各族师生这个重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其中,国民教育既关系当代,更关系到未来,是为国家与社会培根铸魂的基础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是在教育内容方面,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推广使用适宜的教材、课堂授课、课外活动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与社会活动,深度融入到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要坚持教育全覆盖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要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全过程,贯通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全领域,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同时,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学校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渠道载体,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效果。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的教学纲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嵌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纳入到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中,落实到现代文明教育中,引导各族师生并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跟上时代步伐,向现代化迈进。

  要强化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特殊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的建设,为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引导、知识供给和学术支撑,共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