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西藏,2008年考入重庆西藏中学。本科和硕士分别在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学习。
2020年,我出版了一本书——《共进与赋能:内地西藏班35年35人口述史》。
这是一部关于内地西藏班的口述史,我邀请了自1985年内地西藏班办学至2020年的35年里,来自不同民族、地区、学校具有代表性的35位毕业生,口述那段青春岁月。
6300分钟面对面深度访谈,形成108万字口述文稿,我最终将这些采访材料经过整理、编辑,出版成书。
1984年,针对西藏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状况,党中央作出了“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举办西藏班”的重大决策。1985年开始,天津、河北、山西、辽宁、上海等16个省市开始从西藏招收小学毕业生;1987年,北京西藏中学建成并开始招生;1995年起,又新增福建、广东的5所中学举办西藏初中班。
很多人的命运因为这项政策而改变。
在我的采访对象中,次旺多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虽然出生在拉萨,却由外婆带在日喀则江孜县养大。小学毕业,他被山东济南西藏中学录取。
2011年,次旺多杰考入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又继续深造并获得清华大学与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硕士学位。
很多人以为他会选择在大城市或者去国外发展,但毕业时,他却选择回到西藏工作。有人对此感到不解。次旺多杰告诉我:“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如今,他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西藏分行。金融人才,正是西藏紧缺的人才之一。
30多年来,一批批学子从青藏高原来到内地,在老师的精心培育和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成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加快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0多年的办学实践已经证明,西藏班成为了展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窗口,不仅改变了一个个赴内地求学学子的命运,也影响着西藏的未来。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