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谋新篇,真抓实干启新程。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过去一年,代表委员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真诚倾听百姓心声诉求,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履职答卷。
宋宝安代表——
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
□ 骆飞
宋宝安查看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情况。 宋宝安供图
春节假期刚结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便马不停蹄地前往贵州凤冈、湄潭、瓮安、贞丰、清镇等茶叶主产区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做好“干净茶”“生态茶”的情况。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省始终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挖掘绿色经济潜力,大力发展茶产业。如今,贵州茶叶种植面积达700万亩,位居全国前列。
秉持做“干净茶”“生态茶”理念,宋宝安带领团队长期扎根贵州大地,行走在茶叶种植一线,聚焦一个个茶园病虫害问题,边研究边解决。
“这些年,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汇集民智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目的是帮助解决地区农业产业面临的困难。”宋宝安说。
多年来,宋宝安及其团队构建起“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大力推行“以虫治虫、以草抑草、免疫诱抗”的防控措施。
如今,“干净茶”“生态茶”理念和绿色防控技术正在贵州持续落地,对贵州大力培育绿色茶园、发展茶叶经济、打造美丽乡村影响深远。
这些年,宋宝安的足迹遍布贵州茶叶产区,带着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聚焦农业发展痛点开展调研,他把搜集到的民情写进议案。
作为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每年的议案中,也经常呼吁扶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贵州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要持续发展,必须有更多高层次人才支撑,办好地区高等教育很重要。”宋宝安说,这些年通过议案持续关注,不少问题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比如中央和贵州省在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上给予贵州大学很多政策支持。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宋宝安正积极完善议案。“抓住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我会积极呼吁落实部省共建要求,持续支持贵州大学创一流大学,并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建设和学科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等情况,聚焦‘三农’新发展、新动向,积极建言献策。”宋宝安说。
夏吾卓玛代表——
扎实调研推动改善生态
□ 王梅
夏吾卓玛(中)在村民家宣讲两会精神。 资料图片
抄水表、下水井、监测水质……从2000年起,夏吾卓玛就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工作。
“作为一名自来水公司职工,我特别关心牧民能不能喝上放心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更要积极履职尽责,为守护好‘中华水塔’建言献策,让全国人民喝上放心水。”一直坚守在牧区一线,每天和水打交道的夏吾卓玛对水生态环境格外关注。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黄南州全境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通过禁牧封育、退牧还草、湿地保护、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措施,黄南州近年来的植被覆盖率明显上升,水源涵养量不断提高。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夏吾卓玛提出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黄河生态建设项目”的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
今年来,夏吾卓玛一直忙着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开展调研。在尖扎县,她发现黄河沿岸生态和河道治理依然存在难题。
年年治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夏吾卓玛走访了尖扎县的20多家单位,发现存在“多头管理”等现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只有系统管理和保护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夏吾卓玛说。
上网查资料、请教生态专家、到水利部门了解情况……经过反复研究,夏吾卓玛今年准备提出建议,呼吁对黄河沿岸城镇段生态保护修复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要把河道治理、沿岸生态治理工作融入城镇化过程,科学规划河道泄洪、清淤等生态修复工程。只有把黄河流域的每一段都保护好、治理好,水质才能变得更好,沿岸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只有不停地学习、钻研,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夏吾卓玛说。
库尔班·尼亚孜代表——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田
□ 文轩
库尔班·尼亚孜在给学生们展示安塞腰鼓。 新华网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浸润。”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新疆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的心声。
库尔班·尼亚孜是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2003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十几年来,他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孩子们心中。如今,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已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小学之一,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楼、宿舍楼、餐厅一应俱全,学校被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范畴,在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享受同等“两免一补”政策。
为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库尔班·尼亚孜还建立了“中华文化大院”,让各族农牧民在大院内免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农业技术。大院还免费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器乐、戏剧、书法、茶艺、手工艺品等课程。
去年以来,库尔班·尼亚孜还积极推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入村生活化项目”,在乌什县依麻木镇与沙雅县古勒巴格镇等多个乡镇试点运营“润疆文化生活超市”,设计开发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点一滴浸润各族群众心田。2021年,“中华文化大院”被阿克苏地区命名为“文化润疆示范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库尔班·尼亚孜多次到喀什、和田、阿克苏、塔城等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多场宣讲。每次宣讲结束后,他都会和各族群众交谈,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
在库尔班·尼亚孜看来,人大代表责任重大,履职尽责永远在路上。他说,“今年,我将重点围绕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进乡入村、走进各族群众心田等提出建议,希望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库尔班·尼亚孜说。
雷金玉代表——
用青春与知识助力畲乡振兴
□ 郑雨萱
雷金玉走村入户,征集民情民意。 新华社发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雷金玉格外忙碌。除了打理村里的事务,她还奔走于田间地头,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把群众的期盼带到两会上,进一步振兴畲乡。
“让畲乡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雷金玉的初心和使命。雷金玉躬耕于山野间,一干便是7年。2015年,她放弃城里的工作毅然回乡,面对众人的不解,她坚定地说:“后门坪村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想为家乡的发展出力,用自己的青春与知识,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兴家之路。”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雷金玉瞄准特色产业,借助福安“中国茶叶之乡”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村两委流转建立30亩茶叶示范基地,改造升级20亩旧茶园,全部种上高优品种茶苗,并建起了茶叶初制厂。与此同时,她关注到畲族医药很多都是药食同源,有很高的产品附加值,于是又流转土地30亩建设畲族医药种植基地,带动当地群众走“产业+文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雷金玉始终将目光聚焦在乡村振兴和少数民族发展上,每年两会都拿出扎实的调研成果,为畲族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去年,她所提出的将畲族医药纳入国家医保名录的建议被部分采纳。
雷金玉还从当地常见的乌稔树着手,深入福鼎、福安乡村,了解乌稔树产业发展情况,又前往福建中医药研究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和专家们研究讨论乌米饭系列产品的研发可行性,并整理形成“关于大力发展乌稔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带到今年全国两会。
雷金玉表示,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群众心声,维护群众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罗布斯达委员——
让民族手工艺重焕生机活力
□ 范帆 李键
罗布斯达在指导学生绘画。 新华网发
在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唐卡画院院长罗布斯达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崭新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他的得意门生尼玛仓木拉,这位来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农家女孩,经过在唐卡画院7年多的学习深造,如今已经成为日喀则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唐卡老师。
尼玛仓木拉的命运,因为学习唐卡而改变。西藏唐卡画院创办10年来,还有300多名像她一样的学生从这里学成出师,他们不仅有了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的一技之长,也让这项藏族传统手艺开枝散叶。
2018年,罗布斯达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经过长时间的基层调研,罗布斯达发现,近年来西藏先后制定了大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法规、规章和制度性文件,依法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以唐卡为代表,许多传统技艺得到空前发展,但是,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问题仍然面临瓶颈。
“虽然目前有不少年轻人在学习不同类型的传统手工艺,但是因为学习过程漫长,很多人难以沉下心来刻苦钻研,能够实现原真性传承的人寥寥无几。”罗布斯说,要成为一名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道阻且长,需要从学徒一步一个脚印做起,甚至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掌握精髓。
因此,罗布斯达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提请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手工艺传承发展工作力度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深入一线考察调研,出台更为灵活和长远的政策,扶持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从而更好地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这个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
罗布斯达介绍,现在画院有将近40名学生,他每天都要花上至少3个小时给学生上课。这里的学生都是免费在画院里吃住,在平常的交流中,罗布斯达经常教导他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唐卡画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牢固的唐卡技艺,更要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些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唐卡画院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免费培养专业唐卡画师300多名,并带动上千人就业,不仅为西藏唐卡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为西藏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今年全国两会,罗布斯达将继续聚焦西藏传统手工艺人的支持和保护,他希望加强西藏和其他地区手工艺人的交流合作,开发利用更多资源,为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和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