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反映了两河流域上古人民探求自然规律和生死奥秘的心境和情感。”“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吉尔伽美什》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英雄史诗,是一部关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乌鲁克国国王——吉尔伽美什的赞歌。史诗记录于12块泥板之上,内容围绕着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和他的朋友恩奇都之间的友谊展开:在一次搏斗中,吉尔伽美什意外与恩奇都结下了深深的友谊。此后,他们合力战胜了作恶多端的怪物,成为备受人民爱戴的英雄。然而,由于在猎杀天牛的过程中触怒了天神,恩奇都主动喝下了毒酒受死作为惩罚,这使吉尔伽美什悲痛万分,踏上了寻找永生的旅程。在历尽艰辛寻求永生未果后,吉尔伽美什最终明白了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不能永生的现实。
作为一部世界上最早的文艺作品,《吉尔伽美什》之所以能够传之后世,不仅是因为它呈现了上古时代两河流域族群的生存状态,为我们了解原始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线索,更是因为这部史诗再现了远古人民对人生奥秘的探求和反抗自然暴力的斗争,深刻地蕴含了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导向和弘扬真善美的价值使命。
《吉尔伽美什》是一部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经典之作。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史诗”一般是以各民族古代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歌谣等民间文学为基础,在口头与书面形式相结合的活态传承体系中丰富和发展起来。史诗所述历史时期据传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2500年之间。公元前2000年早期,出现了阿卡德语版本的史诗文本。经过千百年的加工沉淀,于公元前19世纪—前16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用文字形式记录和流传了下来。《吉尔伽美什》的创作过程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尽管在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中,总共约3500余行的史诗文本已残缺了近1/3,目前仅约2000余行,但这丝毫不减这部壮丽诗篇对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作用。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吉尔伽美什》反映了古巴比伦人勇于探索自然和人生的顽强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从中也足以窥见原始初民的智慧与思想内涵。例如,恩奇都去世后,吉尔伽美什一心寻找长生之草,试图复活挚友,反映了远古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死亡”这一终极问题的困惑。吉尔伽美什对永生的探求则体现了远古人民不愿认同天定命运的反抗精神,这也是生命主体自我意识的自觉释放。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不放弃自己对生活、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时至今日仍是人最宝贵的重要品质之一。虽然吉尔伽美什追求永生最终失败给慷慨激昂的英雄故事增加了悲壮的色彩,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生命长度有限的事实,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放弃了永生的徒劳幻想。在科技和物质文明极不发达的时代,这种理性的生死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已然十分超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即使千百年后读来仍具有启发意义。
由此,《吉尔伽美什》当之无愧成为了时代前进的号角。其所反映的主题并不专属于某一民族,而是超越时空,凝练了人类在原始初民时期共同的关心和追求。无论是意气风发的英雄人物,还是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之间惺惺相惜的宝贵友情,抑或是对神灵意志的反抗和对永生的追求,这些不仅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仪式信仰和观念认知,也是人类发展延续至今的永恒主题。更重要的是,《吉尔伽美什》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元素对此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和海格力斯等半神半人的英雄形象、亚当夏娃故事中人与神之间的复杂纠葛、创世纪关于大洪水的叙事等都被认为借鉴了《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原型。
在经典东方神话中,盘古开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天地宇宙和自然万物的探索。这些故事情节夸张却带有朴素、真诚的感染力,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仁爱善良、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精神与《吉尔伽美什》异曲同工,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传承中,同样沉淀了多部气势恢弘的史诗巨著,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史诗”: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与《吉尔伽美什》相类似,弘扬正义、保卫家园、造福人民是“三大史诗”共同的主题,反映了古代各族人民对安定祥和、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充满了理想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三部史诗,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这些文艺作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2006年,“三大史诗”均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尔王传》和《玛纳斯》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足以与世界文化精品相媲美的瑰宝。这些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同时也构成了我们今天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底气。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