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章》(组图之一)。作品通过长期记录川藏、青藏、滇藏及新藏线沿途的输电杆,展现祖国边陲电网建设的现状。输电杆间银色的导线延绵千里,像一段段五线谱,将华美的乐曲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创作时间:2016年至今。俞跃摄
《愿天下没有骨肉分离》(组图之一)。2019年1月,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偏远地区留守儿童提供物资与帮助的公益行动来到河池市宜州区福龙瑶族乡中心小学,学校里有80多个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成为留守儿童。 陈颖杰摄
《沧桑岁月清东陵》(组图之一)。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筑群,被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评价为“人类最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创作时间:2016年至2019年。 徐诗瑶摄
《西北以北》。这是作者以“故乡”为题呈现的一组作品,是其对故乡甘肃那片土地一次深入的探寻,通过对人物、景观、环境、地貌等一系列的记录,从而探讨故乡人的生存状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创作时间:2016年至2021年。 吴凡摄
《黄土地上的脱贫故事》(组图之一)。2016年4月8日,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太平乡口家村,村民在用毛驴耕地。大型机械开不进去的土地,村民舍不得被荒,而一直农耕播种。 左雪兰摄
《使鹿鄂温克人》(组图之一)。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使鹿鄂温克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历史上被称为“使鹿部”“雅库特”。2018年摄于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王伟摄
《2020,我在祖国拍风暴》(组图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不断增多,防灾减灾成为气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风暴摄影师的作品除了展现风暴的磅礴之力,也提示世人,那些非常极端的强对流天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2020年摄于内蒙古自治区。 刘屹靖摄
《亚丁银河初升》。2021年4月30日,春季银河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交界处的仙乃日和夏诺多吉山上升。 李曦摄
《祖国雪山天路》(组图之一)。作者耗时两年,深入西部南北地区,记录不同雪山脚下的天路与山河的壮美。创作时间:2019年至2020年。徐凡摄
2021年12月28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以“青春·观看”为主题,120位青年摄影师的作品精彩呈现出当代中国青年摄影人多元创新的影像语言。
本届大展采取线下实体展览与线上云展览并行的方式进行,开幕活动、展览导览、青年摄影论坛等相关活动在多个移动端进行直播,近万名观众在线观看并进行互动。
这是一场青春洋溢、多元观看的展览。参展摄影师年龄限定在18岁至40岁,作品既有向外的观看——关注国家建设、社会热点、日常生活、自然风景等,开阔深邃;又有向内的观看——关注青春成长、日常所感、生命价值等,率性自然,充分体现一代青年摄影师的思考、成长和担当。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事业的未来”,“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本届青年摄影大展以青年人的影像为媒介,与时代对话,与艺术同行,奉献了一场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影像盛宴。希望青年摄影人将摄影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代语境相结合,创作出更多体现青年气质、文质兼美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开展青年摄影工作的重要平台,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一项重大举措,致力于发掘、培养、推介我国优秀青年摄影人,推动摄影艺术创新,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与前三届相比,本届大展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短视频作品数量大幅提升,来稿量是上届的7倍多,体现了青年人进行视频创作的热情,反映了短视频在当下传播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和受关注程度。二是设立以“影像正青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特设单元。三是长期关注的专题作品明显增多,反映出广大青年摄影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和艺术情怀。
展览期间,以“用摄影讲好中国故事”“短视频作品的表达与未来”“影像里的中华美学”“摄影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关于摆拍那些事儿”“跨界摄影”为主题的青年摄影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0余位摄影学者、入选作者等参与论坛。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月6日,随后还将进行全国巡展。
(本版图片由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提供)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