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青海更“洁净”
来源:青海日报 潘玲 发布日期:2022-01-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蓝天清水绿草羊群。记者 洪玉杰 摄

  眼下的青海,天空蓝、河湖清,风光无限好。行走在青海高原,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高天还是厚土,处处都呈现出洁净美丽的画面。

  这一切离不开青海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矢志努力,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和净土保卫战,稳步提升全省空气、水、土壤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创建一个更加洁净的美丽青海。

  看天——

  蓝天保卫战让天蓝气清

  前来青海旅游的游客都会发出感叹:“青海的天真蓝呀!”

  不光是游客赞美,本地居民也时不时在微信朋友圈炫耀展示“青海蓝”“高原蓝”,博得了一片片好评,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此天蓝气清得益于我省持之以恒的蓝天保卫战。

  打赢蓝天保卫战,就是要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居环境和群众健康为出发点、以两市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镇为重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强化污染全过程监管,狠抓污染物总量减排,落实政府、企业、公众大气环境保护责任。而最终的落脚点则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从2018年开始,青海省开始实施《青海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聚焦两市及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镇等重点区域,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为重点,认真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举措,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成效。

  以省会西宁为例,在蓝天保卫战中,西宁不断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整治,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等。数据显示,西宁市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7.3%,全年收获319个优良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首位。2021年5月甚至收获了31个优良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西宁蓝”已经成为高原古城西宁的一张亮丽名片。

  “好结果来源于我们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年度工作方案的认真落实,并实行定期会商研判制度、预警应急和月度考核排名等机制,推进源解析和源清单以及达标规划编制,并推行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管控。”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朱岩说。

  具体来说,西宁在扬尘污染管控方面,全面督导企业落实“10个100%”扬尘管控措施,充分发挥智慧工地监测监管系统作用,在西宁市区、东川工业园区、海湖新区等安装100套扬尘监测监控设施,提高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能力;

  在机动车污染管控方面,出台西宁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采取扩大高污染车辆限行区域,建设多方位、全监控的冒黑烟电子抓拍系统、利用尾气遥感检测设备等措施全面实现限行区域管控;

  在煤烟型污染管控方面,对主城区城中村(社区)、早(夜)市、集贸市场、汽配城、大型车辆集中停放地、沿街商铺、小吃店、小区门卫等使用散煤燃烧情况“地毯式”摸排和集中整治;

  在工业企业污染管控方面,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详查工作,并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对重点行业开展技术帮扶,助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到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2%,PM_2.5浓度为每立方米21微克,超额完成蓝天保卫战确定的目标。

  看水——

  河清湖美彰显新生态

  每当周末,位于西宁城西区的麒麟湾公园便汇集了男女老少前来休闲的人们,他们临水玩乐嬉戏,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让人心生暖意。

  沿着南川河分布的麒麟湾公园因为水而充满了灵气,呈现出树色荡湖波的美丽景致。

  以南川河清水入城治理为代表,西宁市以水养城、以水美城、以水润城、以水活城,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扎实推进“河湖清”建设行动,河湖面貌逐步改善,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开始显现,为西宁建设公园城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筑牢了生态本底,提供了安全保障。

  通过全力打造高原生态水城,西宁市的水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一个个美丽的公园、湿地逐步成为“城市氧吧”和市民休闲旅游的新标地。

  再把镜头转向静静流淌的湟水河,这条关系到全省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河流是黄河在我省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2020年,湟水河流域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小峡桥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2021年上半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湟水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优良。

  曾经被污染的湟水河能恢复成如今状态,离不开我省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全面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修复,青海一直在探索实践着。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各级河长巡河管河治河责任,在州府所在地县城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重点县城建成区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进一步巩固西宁、海东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严防新的黑臭水体产生。推进海绵型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设施提标扩能,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达标建设,严格污泥安全处置监管,强化运行管理考核,建立长治久清机制。

  通过持续推进水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南川河变了,北川河变了,湟水河变了,从水少、水浑、水脏的旧面貌变成如今碧波荡漾的新面容,流水潺潺,鱼翔浅底,水鸟翱翔,人民群众因水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看地——

  洁净大地让人更安心

  镜头看向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黑沟村,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碳减排、清洁能源、资源利用”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与传统填埋方式不同,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处理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也会加以利用,这是城市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再把镜头转向广袤的农村,为了保护好土壤,我省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省“两减”面积稳定在20万公顷,积极探索农田残膜和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的长效机制。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全省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分类管理保护土壤环境,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动实施付家寨区域铬污染地下水风险防控和原海北化工厂铬污染场地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甘河工业园区、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启动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并加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及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设施建设。

  其中,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效显著,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得到推广认可。西宁市作为最西部的试点城市,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城市,属高寒高海拔生态脆弱区的典型城市,肩负“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服务基地重任。

  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西宁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循序推进,先后建成“两废中心”、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及电子垃圾拆解处置等项目,目前,已经全力打造了10个固废处置链条和4个青藏高原“无废模式”,圆满完成试点工作。

  同时一个新的目标又摆在我们面前:到2025年,力争市(州)政府所在地城镇“无废城市”建设全覆盖,全省实现无“白色垃圾”。到2035年,重点城镇基本建成“无废城镇”。创建“洁净青海”,我们在路上……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