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干着喜欢做的事,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阿克苏地区专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新华网 周倩 发布日期:2021-11-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欢迎大家到阿瓦提来玩,实地感受金色原始胡杨林、神秘的部落文明,我会用最热情的服务招待大家!”11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阿克苏市召开阿克苏地区专场新闻发布上,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演艺厅经理阿依古丽·图尼亚孜向全国游客发出热情邀约。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当日,来自当地9位基层群众分别就劳动就业、学校教育、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等内容现身说法,讲述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的现状,有力驳斥美西方反华势力的不实言论。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了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乡村富民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阿依古丽·图尼亚孜的父母都是阿瓦提县的农民,靠种地为生,家有4个姐妹,她自己有2个孩子。

  2010年,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阿依古丽·图尼亚孜选择外出就业改善家里的生活,经朋友介绍,来到刀郎部落景区应聘。

  

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演艺厅经理阿依古丽·图尼亚孜

  刀郎部落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有一望无际的千年胡杨林,硕果累累的绿色果园,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刀郎麦西热甫”,是一个特色鲜明、自然景观独特、娱乐项目众多的原生态旅游景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

  “我在景区做过导游,当过舞蹈演员,2015年,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责任心强,景区安排我担任演艺厅经理,负责演艺厅人员的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阿依古丽·图尼亚孜说。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阿瓦提县很多农民吃上了旅游饭,腰包更鼓了,笑容更美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我们景区像我这样的员工还有100多人,以前大多是农民,现在通过旅游业的发展,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稳定的收入,我们干着喜欢做的事,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阿依古丽·图尼亚孜说。

  

阿克苏地区行署专员尼牙孜·阿西木介绍阿克苏基本情况

  阿克苏地区行署专员尼牙孜·阿西木介绍,近年来,阿克苏涌现出一大批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阿克苏市王三街和兴隆街商户结对认亲,7个民族88位股东共同创办“民族团结一家亲”餐厅,共同栽下“同心树”,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氛围越来越浓。

  素有塞外江南美称的阿克苏,因其独特的水土条件和丰富的光热资源,造就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其优良品质享誉全国。发布会上,阿克苏市红旗坡冰糖心苹果种植户代表杜民超和吐尼亚孜·艾拉讲述了他们互帮互助的致富故事。

  “2020年加入杜民超老师的合作社,学种植苹果,苹果质量、产量都提高了许多。现在一亩地产量在2吨左右。”吐尼亚孜·艾拉计划卖完苹果后,要带家人去北京、上海旅游,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阿克苏市红旗坡冰糖心苹果种植户代表杜民超和吐尼亚孜·艾拉讲述互相帮扶、致富的故事

  杜民超说,合作成立以来,社员从刚开始的6户发展到现在的32户,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致富,每家每户的生活就像冰糖心苹果一样,越过越甜越过越有滋味。

  和杜民超与吐尼亚孜·艾拉一样,温宿县核桃种植户木合旦·吐尔迪和赵武中因核桃相识相知。他们也在发布会上讲述了20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温宿县“核桃兄弟”木合旦·吐尔迪和赵武中

  “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木合旦大哥毫不犹豫把积蓄借给我,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赵武中说,多年来他们彼此扶持,靠劳动过上好日子。

  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阿力木·艾则孜介绍,长期以来,阿克苏地区坚持以服务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为宗旨,加大挖掘和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力度,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人才培养都取得长足发展。

  

图为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阿力木·艾则孜现场发言

  截至目前,阿克苏地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其他各级各类非遗项目349项,项目传承人364名。政府每年投入资金用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吃馕,我从小也是吃馕长大的,童年里很多温暖美好难忘回忆都和馕有关。”发布会上,库车大馕城讲解员托合提古·艾海提讲述了自己与馕的故事。

  作为从小吃馕长大的孩子,成为大馕城讲解员后,托合提古·艾海提对馕有了特殊的感情和更深的认识,渐渐开始关注各式各样的馕和它背后的文化。

  “大馕城有126个馕坑,每天能打1万多个馕,有辣皮子馕、牛奶芝麻馕、玫瑰花馕等15个品种。每到节假日,周边和邻县的村民,都会来这里买馕。从库车到乌鲁木齐的火车、飞机上,经常可以看到手提盒装大馕的旅客。”托合提古·艾海提说。

  

图为库车市馕产业园讲解员托合提古·艾海提

  托合提古·艾海提介绍,当地政府每年都会免费对农民进行打馕技能培训,还定期举办传承人技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培训打馕师傅。当地很多农民通过培训,掌握了打馕技术,开办馕食品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各种馕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库车大馕在北京、上海、宁波、成都等城市,都有直营店和销售网点。库车大馕不仅成为库车民俗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还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库车市馕产业园讲解员托合提古·艾海提请现场观众品尝库车大馕

  作为一名手工乐器制作人,来自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的库尔班·沙米西深切感受到,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加依村素有“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美誉。早在300多年前,这里的人就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制作民族乐器,现在村里有超过一半的农户都在从事都塔尔、弹拨尔、萨塔尔等民族乐器制作,是一个家家有技艺、户户有传承、人人有品味的“新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08年6月,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被录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新和县加依村手工乐器制作人库尔班·沙米西

  2020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库尔班·沙米西组织村里的15位年轻人成立了“故乡乐器销售店”,一边教他们制作乐器,一边销售。“我们一个月能做400多把乐器,年收入有100多万,每个人每月有5500多元收入。”库尔班·沙米西说。

  库尔班·沙米西介绍,目前,加依村有5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1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新和县加依村手工乐器制作人库尔班·沙米西现场演奏

  加依村还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乐器制作展销厅和游客接待中心,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购买民族乐器。同时,依托电商平台,加依村的乐器走向了全国。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