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梯田》精彩瞬间
9月13日,贵州省选送的大型民族歌舞剧《云上梯田》亮相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央视网和国家民委门户网站进行展播。该剧展示了贵州脱贫攻坚的卓绝成果,彰显了贵州一路高歌猛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重大成就,体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表达了让新时代的“云上梯田”成为各族人民迈向幸福生活“天梯”的美好心愿。
近年来,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云上梯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云上贵州”和贵阳市美丽的梯田景观为创作题材,以大数据和大生态为切入点,讲述了怀揣着乡村振兴梦的贵州布依族青年龙国良,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学成归乡帮助父老乡亲创业致富的故事。
《云上梯田》剧照 刘海栋摄
《云上梯田》的创意来自于一次采风。该剧总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刘嵩介绍,在贵阳一个布依寨采风时,一位80多岁老人的经历感动了他们:这位老人是当时村里唯一走出去的大学生,他读完大学后并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发展,而是毅然回乡当了老师。在老人的影响下,他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到家乡发展。“老人的故事再加上当地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刘嵩说。
《云上梯田》的“云”字包含了“数据之云”“生态之云”“幸福之云”的含义,对贵阳市“中国数谷”的城市名片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对民族文化进行了挖掘与升华,体现了云上科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乡村振兴等亮点和内涵。
▲《云上梯田》剧照。刘海栋摄
作为一部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型民族歌舞剧,《云上梯田》的故事取材于贵州脱贫攻坚战中的真实人物和事件。“该剧主人公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脱贫攻坚战中一个个平凡而又真实的人物缩影,充分展现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贵阳市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贺梓菲介绍。
▲《云上梯田》剧照 刘海栋摄
据悉,剧中很多情节设计、台词都是通过大量采访得来的。例如,郑书记把给孩子买房的钱拿出来帮助合作社渡过难关的剧情,灵感来源于贵州一个驻村书记,他为了帮助村民成立养蜂合作社,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做启动资金。“郑书记”是贵州千千万万肯干实干驻村书记的缩影;剧中民族村寨脱贫的故事也是贵州千千万万村寨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云上梯田》剧照。刘海栋摄
歌舞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始终,充分展现了民族地区群众脱贫摘帽后各民族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全面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彰显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该剧将贵州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性融合,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我们想通过《云上梯田》,将驻村书记的精神面貌、各族群众团结友爱的氛围以及‘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精神展示出来,感召更多干部群众投身于家乡建设。”制作人兼编剧张璋说。
剧评
高科技点亮乡村之美
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云上梯田》,真实反映了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了贵州数字化建设的魅力,描绘了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景。
▲《云上梯田》剧照 刘海栋摄
云上科技、乡村振兴,《云上梯田》以贵州脱贫攻坚战为大背景,以贵州各民族儿女为主角,用艺术性的手法将故事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极富现实意义。作品将贵州大数据新兴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让“云上科技”真正成为帮助百姓走到“云上”的阶梯。该剧开创了民族歌舞剧又一新型题材,对之后的同类型剧目创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创新模式、巧妙融合,成就了一部舞台佳作。《云上梯田》是一部“三剧一体”的正剧舞台剧,将歌剧、舞剧、话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歌舞剧“歌+舞”的“两剧一体”模式,并在其中穿插了许多电影元素。该剧以戏剧片段为骨架,以歌舞片段为血肉,用戏剧推动情节发展,用歌舞美化舞台艺术;用戏剧推进矛盾冲突,用歌舞舒缓观众情绪,营造了一种起起伏伏、张弛有度的舞台氛围。
灵活生动、真实丰满,是成功作品的一大特点。伟大的人物都是在平凡中诞生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更能增加戏剧舞台的魅力。《云上梯田》剧目中的每个人物,都拥有自己的性格特征、人物特色,他们是舞台的主宰者,在舞台上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龙国梁、龙国栋的兄弟情谊,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哥哥为了弟弟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弟弟为了家庭毅然选择回乡创业,两个鲜活的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
《云上梯田》以贵州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大数据种田为矛盾冲突点,用无人机检测、电脑分析还原科技种田的情况,这种科技与农业、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剧情的发展上,也体现在舞台美术上,彰显了贵州民族文化之美。
直播地址
(编辑:石建杭)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