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的政策是分级分类的。中高风险地区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低风险地区倡导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甚至采取‘一刀切’措施,这是坚决不允许的。”这是记者1月27日从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等有关负责人,介绍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相关服务有关情况。
合理有序引导人民群众就地过年,坚决不允许“一刀切”
春节临近,外出、返乡人员增多,聚集性活动频繁,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升高,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在此背景下,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做好广大群众就地过年的服务保障,对于减少节日期间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一些群众关心“就地过年是不是强制性措施”“返乡后会不会有更加严格的防控要求”等问题,赵辰昕表示,就地过年的政策是分级分类的,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
“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甚至采取‘一刀切’措施,这是坚决不允许的。”赵辰昕说,疫情防控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选择就地过年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持。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更好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就地过年,要有温度、“有年味”,关键是要让群众无论在哪儿都能感受到家的感觉,都能过一个好年。
对此,《通知》明确提出,要增加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体育节目供应,保障公共空间开放时间和旅游产品供给等,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更好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在丰富节目供给方面,鼓励低风险地区文艺院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空间开阔的场所增加演出频次,并进行线上演播。
在扩大线上服务方面,指导各地积极组织云剧场、艺术直播,鼓励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展线上服务。
在假日旅游出行方面,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提供乡村游、周边游等丰富的旅游产品和假日休闲活动,要开放公园、体育场等户外活动空间,更好满足就地旅游休闲需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将指导各地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力争以暖心举措,让务工人员安心过年。
保障市场供应和出行需求,让老百姓过上安心、舒心的春节
近期,许多地方已经打出了稳岗留工组合拳,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为过年的务工人员发放稳岗补贴、消费券;湖南、甘肃等劳务输出大省还为留守家庭送去过年礼包和温馨陪伴,减少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春节是我们国家传统消费旺季,选择就地过年的民众越来越多,对做好市场保供提出了新的要求。据悉,为做好春节期间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准备了多种措施,成立多个工作专班,进行监测预警,保障生产供应。
“我们将认真分析市场形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强化货源组织投放、畅通运输采购渠道、跟踪发布市场信息、强化配套活动服务等举措,千方百计保障春节市场供应。”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比如,鼓励住宿、商超等生活服务网点春节不打烊,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指导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配送不断档,满足无接触、少接触的消费需求等。
就地过年的倡议发出以后,留在城市过年的人会增多,城市出行的需求也会增加。“我们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城市交通出行需求的分析和研判,实时监测客流变化的情况,指导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企业合理调整运力和运营时间,最大程度地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购物、休闲和娱乐等出行需求。”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公路局局长汪洋说。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