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援藏工作队调研青稞试验田生产。 江建军摄
湖北省援藏医生贺超(左)正在对农牧民群众进行健康检查。 王涛摄
湖北援藏干部与山南市乃东区卡多社区共同谋划特色农业发展。 江建军摄
援藏教师马丹(前)带领学生跳舞。 罗一萌摄
武汉市援藏工作队荣获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称号。 胡澜摄
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温室大棚内,秧苗茁壮;敞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时节已到冬天,雅砻大地上却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已经脱贫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各族群众,奋力奔跑在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
西藏山南发展的背后,是湖北省26年如一日的对口支援。
根据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湖北对口支援山南地区(2016年撤地建市),重点支援乃东县(2016年撤县建区)、琼结县、曲松县和加查县4地。
26年来,一批批荆楚儿女不畏艰辛,从长江之畔来到雪域高原。在对口支援西藏山南的实践中,湖北开创了以干部人才援助为龙头,以资金、物资援助为重点,以项目建设、经贸合作为载体,以促进双方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援藏工作格局,写下了一份具有湖北特色的援藏答卷。2017年10月,武汉市对口援助的山南市乃东区在西藏自治区率先脱贫摘帽。2018年9月,襄阳、黄石、宜昌对口援助的山南市琼结、曲松、加查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湖北省对口支援的四地全部脱贫摘帽,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强党建,
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力量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湖北、西藏两省区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有关精神,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强化基层党建为抓手,助推受援地高质量发展。”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山南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修武说。
在琼结县拉玉乡白那村,新修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深受好评。这里不仅展示有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村集体获得的各项荣誉,还设立了农家书屋、温馨调解室等。“党群服务中心给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白那村党支部书记顿珠说。
近年来,琼结县一批村(社区)党支部与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襄阳市先进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子”,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不仅给予白那村资金帮扶,还将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经验推广到白那村。2019年,白那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近1.5万元。
“基层党建‘结对子’活动,构建起了襄阳市、县、乡、村级立体化援藏新体系,全面深化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使琼结县的基层党员干部拓宽了工作思路和发展视野,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得到有力提升。”襄阳市援藏工作队领队、琼结县委常务副书记陈永涛说,襄阳市援藏工作队今年投入80万元资金,用于4个乡镇的基层党建创品牌工程。
加强党建,提升了受援地各项事业发展水平。经过近一年努力,琼结县初步创建了琼结党员电商中心、雪巴社区“幸福党建”、拉玉乡“新时代学习交流中心”等一批基层党建品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民心聚在“致富路”上。武汉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乃东路径”,指导乃东区多颇章乡、索珠乡等乡镇试点成立乡村振兴党支部,以党建创新带发展、促增收、聚人心。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注重激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武汉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乃东区委常务副书记殷功博说。
20多年来,一批批来自荆楚大地的党员干部,也将初心和使命践行在援藏事业中,用实际行动发扬“老西藏精神”。
在曲松县,有一对援藏党员夫妻,一个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一个拯救生命、呵护健康。他们就是湖北黄石市第十六中学党政办主任、曲松县中学援藏教师祝志刚,黄石市中心医院血液风湿科党支部书记、曲松县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陆亚岚。
2018年8月,祝志刚赴曲松县中学开展为期3年的教学援助。紧随着丈夫的脚步,今年6月,陆亚岚主动请缨,来到曲松县参加医疗援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该听从党的指挥,冲锋在前,主动担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祝志刚说。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像祝志刚一样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与受援地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在当地人的心里,湖北援藏干部早已成为休戚与共的“亲人”。
兴产业,
为脱贫致富培育“硬核”力量
乘车从山南市前往桑日县,途中会看到一座依山而建的高大厂房,这就是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作为湖北省2003年引进山南市的产业援藏企业,华新水泥已累计实现工业产值87.99亿元,累计生产水泥1535万吨,年产量从30万吨扩大到260万吨,累计上交利税15亿元,带动周边800多名各族群众就业,为山南地方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注入生机。
“我们村有70多人在华新水泥厂就业,村里还逐步有了餐饮、住宿、货运等产业。”与华新水泥一路之隔的冲达村党支部书记次旦罗布高兴地说,冲达村的发展离不开华新水泥的带动。
发展产业是扶贫治本之策,也是援藏工作的发力重点。如今在山南的现代设施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中,“湖北印记”随处可见。
已是冬季,曲松县下江乡蔬菜大棚基地里却温暖如春,藏族小伙次仁桑珠正熟练地检查温度、湿度和蔬菜生长情况。大学毕业后,次仁桑珠在湖北黄石援藏工作队领队、曲松县委常务副书记陈罡的支持下办起了蔬菜大棚。“我要把心思放在种菜上,争取在农田干出一番事业来。”次仁桑珠说。
距离蔬菜大棚100多公里外,琼结县县城附近的一片工地上,机器轰鸣,襄阳市支持的山南雅拉香布实业有限公司新生产线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在襄阳市援藏工作队领队、琼结县委常务副书记陈永涛看来,产业援藏是这座高原小城发展壮大的“金钥匙”,“要助力企业扩大产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帮助农牧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湖北的对口支援下,越来越多的西藏农特产品也“上网”“触电”,走出“深闺”,走向全国各地。
今年夏天,加查县24岁的藏族姑娘洛桑卓玛成了“网红”。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她参加了一场虫草、藏红花的带货直播,取得了不俗成绩。两个小时里,销售额突破60万元,她本人也拿到了2万多元的分红。
洛桑卓玛是湖北援藏电商培训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的电子商务部门工作。工作后不久,她和家乡的其他15名青年得到了去湖北宜昌培训的机会。在宜昌,他们通过“小课培训+跟班实践+实地参观”方式,全方位学习电商知识。“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每次打开手机看到涨了粉丝,我都非常高兴。更重要的是,帮助老乡卖自产的特色商品让我很有成就感。”洛桑卓玛说。
加查县物产丰富,物流条件的改善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加查百姓增添了增收致富新门路。宜昌市援藏工作队领队、加查县委常务副书记龚海波介绍,目前加查县已建立起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从县级物流仓储中心到村级网点3天内便能完成配送。2019年,全县电商成交额突破2500万元,同比增长95.98%。
产业援藏一直在路上。今年9月举办的雅砻文化旅游节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引进5个产业项目,与山南市有关区县(部门)集中签订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达34.08亿元。
加查核桃闻名遐迩,但过去多以售卖干果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在这次推介会上,安琪酵母集团投资1000万元,与加查县雅江实业公司就核桃油销售、生产工艺技术升级、质量体系认证、核桃蛋白开发等内容进行合作。
截至目前,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招引的产业援藏项目已落地7个、总投资11.89亿元;已签约7个、计划总投资30.25亿元。援藏工作队多方联系企业44家,组织召开各类推介、洽谈会议近50场次,重点跟踪企业项目24个。
雪域高原见证鄂藏深情。即便是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湖北省援藏工作队仍然克服困难,全方位、深层次、体系化推进鄂藏两地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增强受援地经济发展动能。
在乃东区颇章乡海拔3800米的布仁沟,一座现代化、规模化、数字化藏鸡养殖场正在轰轰烈烈地建设之中,投资方为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该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预计明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
据介绍,该厂建成后,将成为一家集育种扩繁、规模养殖、蛋品加工、禽肉加工、生物有机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企业。项目投产后,预计养殖规模达100万羽,带动周边农户养殖20万羽,带动至少500户农户就近就业。
“湖北省援藏工作队重点招引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加快推进山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说。
惠民生,
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琼结县琼结镇白日村村民旦增玉珍,今年在湖北援藏医生的帮助下,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39岁的旦增玉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今年9月初,因病情恶化生命垂危。援藏医疗队决定向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求助,院方通过远程诊疗系统会诊后,告知旦增玉珍可以到该院治疗,并为她减免大部分手术费。
9月25日,旦增玉珍和家属连夜乘飞机抵达3000公里外的襄阳,顺利做完手术。术后第3天,旦增玉珍康复出院,平安回到家乡。
近年来,湖北医疗援藏持续发力,为山南市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为雪域高原各族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对口帮扶加查县的宜昌市,派出一批医疗骨干到加查县人民医院,培养当地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水平,为加查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护人才队伍;黄石市鄂东医疗集团中心医院连续13年对口支援曲松县人民医院,在人才、资金、技术、药品、培训、义诊等方面倾情相助,为曲松县医疗填补多项空白业务……
“在援藏工作中,我们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加大教育、医疗、科技援藏力度,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提升各族同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修武说。
为加快雪域高原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湖北省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汇聚优势资源,强化管理服务,推进改革创新。“十三五”时期,安排教育援藏资金2.3亿元,占总援藏资金36.5%。自2016年以来,湖北省派出180名“组团式”援藏教师,他们牢记嘱托、怀着爱心、带着责任,先后对口援建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山南市东辉中学,以及山南市乃东、琼结、曲松、加查4县区中学,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播撒在山南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马丹、主动申请继续援藏要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东辉中学校长王与雄等一大批优秀援藏教师。
湖北文理学院自2014年起,每年选拔大学生志愿者组建“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赴琼结县开展义务支教,至今已有10批共53人次大学生参与爱心支教,有6人毕业后继续扎根西藏。
武汉西藏中学是全国首批内地西藏班(校)之一,办学36年来共培养了5000余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学校将“五个认同”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广“合校学习、混班上课、混寝居住”模式,为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援藏,一直是湖北省援藏工作的重点。
9月8日,山南市2020年湖北就业援藏企业专场招聘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此次招聘会由湖北省人社厅、山南市政府和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共同举办。湖北省41家事业单位供岗42个,36家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供岗500余个,促成22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今年11月在鄂实现就业。
举办就业援藏企业专场招聘会,举行湖北省就业援藏专项招聘活动,建立湖北省就业援藏示范基地……5年来,湖北省强力实施就业援藏工作,为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2100多个。就业援藏,让更多高原学子走上人生“快车道”。
湖北省援藏工作还注重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赋能。
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的非遗传习所里,优美的藏戏唱腔歌颂着雪域村庄几十年的巨变。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雅砻扎西雪巴藏戏,在这里起源、发展和传承。2019年,该社区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武汉市援藏工作队通过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建设特色民宿,打造了“民宿+文化体验”的特色民宿群落,让游客留步,让村民致富。自今年6月开办民宿至今,已经接待游客6500余人次,为社区实现创收50余万元。
武汉市援藏干部、乃东区副区长张琥介绍,工作队将充分挖掘扎西曲登社区的文化资源,依托其文化特色实现乡村振兴,使这里成为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传统与现代相继的特色村落。
鄂藏两地虽隔千山万水,却始终心心相连,亲如一家。
“要深化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念,全面贯彻好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湖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省援藏办主任马萍说,湖北省援藏工作将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奋力推进新时代西藏山南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山南。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