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贡:村集体产业“节节高”
来源:新华网 张多钧 发布日期:2020-11-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9月11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阿什贡村,秋收已经接近尾声,村民在房前屋后或是晾晒麦草,或是晾晒粮食,有的已经开始了翻耕土地,为来年春天耕种打基础。

  阿什贡村背靠切什丹山,海拔将近3000米,纯藏族村,是贵德县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也是贵德县秋天来的最早的村落。此时,云雾萦绕在切什丹山腰,山腰处的耕地里,却是绿油油的一片,这是连片种植的党参,村会计冷主多杰趴在地里,用两根手指,轻轻扒掉党参根部的泥土,观察了一下党参的长势,紧接着又将党参埋住。

  “党参还很细,还得生长一段时间,国庆过后采挖估计就差不多。”看了党参的长势后,冷主多杰说,村里今年种植了500亩(33.3公顷)的中药材。

  阿什贡村1500亩(100公顷)耕地,虽然是脑山地区,但依托这些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绝大多数耕地能实现灌溉,利用农业灌溉优势,从去年开始,村里开始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和胡麻。

  去年,阿什贡村成立了贵德县切什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村集体经济“破零”启动资金50万元,修建了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和榨油坊,又从县农牧局争取帮扶资金100万元,购进了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购买了榨油机及中药材切片机,仅去年实现了18万元的收益。

  

清理榨油机。

  合作社根据村民所擅长的领域,划分了畜牧生产组、油菜加工组、农产品产销组、农业生产组、民族手工用品加工组、农机服务组,吸收村民在村集体产业务工,多杰尖参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6岁的多杰尖参一家五口,年迈的母亲需要人照顾,妻子常年在家,除了照顾母亲外,也会做一些藏族服饰,一个孩子在青海大学就读大二,一个孩子在贵德县寄宿学校就读九年级。

  2016年,多杰尖参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出不了远门的多杰尖参就在家里发展产业,利用产业到户资金、530贷款、互助资金,发展牛羊养殖,今年已经发展到了100多只羊,多杰尖参说,到年底计划出栏50多只,会有5万多元的收入。

  去年,合作社成立后,多杰尖参一闲下来就会到合作社务工,一开始是维修农用机械,现在是油菜加工组的组长,工资虽然不多,但也能维系日常家庭支出。

  冷主多杰说,所有小组的组长,从明年开始拿年薪,每年2万元的工资,再看效益进行适当提成,届时,多杰尖参一年下来也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村集体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为村里的妇女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她们不仅可以在田间务工,还能根据自身手艺,农闲时节实现增收,尖参吉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1岁的尖参吉,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出嫁后,没有丢掉这份手艺,在婆家继续缝制藏式饰品。

  

尖参吉缝制藏式饰品。

  “以前,这些装饰都是自己做,自己家用,也帮着亲朋好友或邻居做,从没想过能出售,如今,晚上或者阴雨天都会抽空做一点。”尖参吉说。

  五颜六色的丝线在尖参吉手指尖飞舞,尖参吉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做这样一件饰品,需要一周左右,能卖500元左右。”

  其实,阿什贡村所有的妇女大多会缝制藏式饰品,缝制的饰品都是自家用,还没有对外出售,对外出售的只有尖参吉,村两委之所以成立民族手工用品加工组,初衷就是将村里的妇女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培训后,将藏式饰品推向商品化,以此增加村民收入。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